□文/图 本报记者 潘丽亚 吴艳敏
在源汇区东大街社区,有一对婆媳,婆婆叫卢秀蕊,今年65岁,儿媳叫王敏,今年35岁。她们互相尊重理解,11年来没红过脸。两人如母女般相处,不少邻居都很羡慕。
互相尊重理解
7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卢秀蕊家时,她正带着小孙子在客厅玩。“一家人相处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互相理解尊重,将心比心罢了。”卢秀蕊说。
2008年,儿子和儿媳刚结婚时,小两口单独住了一段时间。随着大孙子出生,为了方便照顾,卢秀蕊和老伴儿便和儿子儿媳搬到一起居住。“这一住就是10多年,大孙子上学后又有了小孙子,如今一家六口人,在我们小区算是人口比较多的。”卢秀蕊笑着说,不少邻居都羡慕她们家里人多,还相处得和睦。
“多为孩子们想点,孩子们也会反过来包容老人。平时他们上班忙,早上我就出去买菜做饭,老伴儿送两个孙子上学。”卢秀蕊说,儿媳是成都人,喜欢吃米饭,而家里人也随着儿媳经常吃米饭。自己想吃面条时,就单独再做一碗,这样大家都吃得高兴。
正说着,在家里休息的王敏从楼上下来,热情地与记者打招呼。王敏笑着说:“我妈性子直,我也是,我们脾气性格合得来,相处也容易。”
“我们之间也有‘代沟’,毕竟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对事情的看法不同。”王敏笑着说,但我们从来不吵,有什么事说出来改进就好了。
“老年人也要多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尊重他们,才能减少矛盾。”卢秀蕊笑着说。
两人没红过脸
“牙齿都会碰舌头,有点磕磕绊绊很正常。但我们俩从来没有吵过架、拌过嘴。”卢秀蕊说,儿媳性格温顺,小两口也从来没有闹过别扭。
而王敏说:“公公婆婆就我老公一个儿子,我远离父母独自在漯河,公公婆婆真心待我,我自然也能感受得到他们的心意。即使偶尔有不同意见,公公婆婆终究是为我们的未来考虑。”
“儿媳上班远,每天回来只要有时间就帮忙做饭、做家务。”卢秀蕊说,一家人最重要的是知足常乐,孩子们在外面辛苦打拼,她在家里就要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家里和睦,不管干啥都有动力。”王敏说,婆婆只是个普通家庭妇女,但她和公公对晚辈的生活很尊重,从不过多干涉,她感觉很幸福。
“很多邻居都羡慕我们家这种和睦的氛围。”卢秀蕊说,如今每天看着两个孙子健康成长,她和老伴儿也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