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一生清廉 坚守党员本色
王荫莲的丈夫任秀铎是河南省睢县后台乡后台村人,他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任秀铎1927年跟随父亲任玉书参加大革命,1938年组建睢县第一支抗日武装,1938年8月随吴芝圃与彭雪枫在杜岗会师,随后东进,开辟新的根据地永城。1938年底,任秀铎任豫皖苏军区第一个红色政权永城县三区区长,1940年返回睢杞太地区,建立豫皖苏军区第一个地厅级红色政权睢杞太抗日联合办事处,任副主任。
1942年王荫莲与任秀铎相识,两年后结婚,一共生育了八个子女。“我父亲作为睢杞太抗日根据地主要领导,坚守根据地抗战。他们就此一别,差不多3年光景。”任赞玲说,当时的汴京、归德府及水东的大小城门口,均有日军的画影图形,悬赏5万大洋,捉拿任秀铎。直到1948年豫东解放,王荫莲返回家乡时,夫妻双方才团聚。
新中国成立后,王荫莲又和丈夫一起投身到国家建设中。1963年,王荫莲被调到漯河。她先后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市工农兵医院工作。之后,王荫莲被调到漯河市图书馆,担任副馆长,并从图书馆离休。在医院工作期间,王荫莲勇于探索,重视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她亲自联系河南省人民医院领导,派出大量医务人员分批前往学习,提高了医院整体水平。1975年漯河发洪水时,她又带领医院职工在河堤上连续奋战七天七夜。在图书馆工作期间,王荫莲四处奔走,为图书馆升级改造、扩充场地和充实藏书不懈努力。
王荫莲一生简朴,忠诚仁厚。1944年抗战时的军毯,一直沿用至今。在工作中,遇到分房子、评职称,她总是先让给别人。离休后,老人连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平时都是住在儿女家中。老人给子女留下的遗产,就是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几本书籍。
每年春节,王荫莲还召集子女开会,教育子女“要听党的话,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从小不得说出自己是干部家庭的孩子,要和老百姓一样,不能搞特殊。还要求子女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母亲病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神志一直不太清醒,但一听到我们唱红歌,她立即就睁开眼睛。”提起母亲,任赞玲总是止不住眼泪。她说,母亲是一名老战士、老共产党员,她对党、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影响感召着子女,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辈们永记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