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日常谈话中和影视作品中,“亲自”这个词经常被误用,大致归纳一下,“亲自”的误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先看例子:“我亲自去一趟吧!”
《现代汉语词典》把“亲自”标注为“副词”,解释是“自己直接(做)”,接着举了这样几个例子:“亲自主持会议。”“你亲自去一趟吧!”“库房的门总是由他亲自开关,别人从来不经手。”读者可能已经发现,这三个例句中,没有一个是说“我亲自”做什么事的。我体会,这并不是词典编者的疏忽,而是因为“亲自”这个词隐含着一个意思:某人做某事,而从常理上说,这样的事以他的身份不必自己去做,那么别人见了,就会说“他亲自做(某事)”,含有对其人的赞扬之意。如:“哟,局长,您怎么亲自来打开水呀,让服务员打就行了。”
打开水这样的事,一般是服务员的事,而不是局长自己要做的事。如果自己要去做这样的事,他会说:“打个水有什么,我自己来吧!”
他说“自己”,而不用“亲自”,表示他谦虚。这里面有个语言使用上的限制:不说“我亲自(做某事)”,体现着中国人“卑己尊人”的原则,对自己用谦辞,表现出谦虚、低调。如果用“我亲自(做某事)”,就有居高临下、自我表扬的意味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说“我自己(做某事)”才得体。
有时,做一般不必自己做的事,是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如:处长说:“这份文件很重要,还是我自己给局长送去吧!”
一般情况下,送文件这种事,不必处长亲自做;亲自去送,说明他对这份文件很重视。但当他自己说这件事的时候,还是只能用“自己”,而不能用“亲自”。道理同前。
第二种误用“亲自”的情况,是由于说话人对“亲自”的意义理解有误而引起的。如:“我亲自看见他进去的。”“他亲自说的。”“我亲自尝过。”“我亲自听他说的。”“我亲自给他缝的。”“我亲自经历的。”
说话的人其实是想说“我亲眼看见他进去的”“他亲口说的”“我亲口尝过”“我亲耳听他说的”“我亲手给他缝的”“我亲身经历的”。在这里,“亲眼”“亲口”“亲手”“亲身”都是副词,“亲”的意思是“自己的”,“亲+人体器官”的意思是“用自己的某器官(做某事)”,但都没有上面“亲自”隐含的意思,显然二者不能混淆。
总之,用“亲自”时要慎重,一是不能用“我亲自”,二是不能与“亲眼”等副词混用。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