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读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18日 星期
“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作品选登
至情至性 至忠至勇
——读《左宗棠之帝国砥柱》

□卢春霞

读完《左宗棠》的第一部《平步封疆》,感受到的是左宗棠的厚积。读到第二部《帝国砥柱》时,感受到的不是薄发,而是厚发,是一发而不可收。在成为封疆大吏之后,他的至情至性,至忠至勇深深感动着我。

左宗棠,字季高,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他是一个至情之人。读人物传记类的历史小说,让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次数不多,但是读这本书,我有几次都被感动落泪。这些都源于他是一个至情之人。当他正准备出征新疆之时收到了家书,原来是他的夫人过世了。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封疆大吏,他完全可以其妾成群。然而,他却始终把爱妻放在心底,因为他的夫人对他而言,是知己,是朋友,更是他的精神支柱。夫人的善解人意陪伴着他度过了多少次人生的低谷,伴随着他度过了多少不如意的岁月。妻子的去世,让他“拍着桌子失声痛哭”,整晚守在灵堂。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给自己的政治对手倭仁哭灵。二人虽然政见不同,但是左宗棠感佩于倭相的人品,还是放下身架,放下许多等待接见的达官显贵,亲自去祭灵,泪如雨下。他了却了倭仁生前的愿望,还给了倭家一笔丧葬银子。他认为,“为国事而争,宗棠无悔”,但是对于倭仁这样的真君子,“宗棠却有意疏远,实在有愧”。

他是一个至性之人。当他接到诏书准备出征新疆收复伊犁时,为了显示自己必胜的决心,他让士兵买了一口黑色的棺材,抬着棺材出征。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他的话语更是激励着全体将士为国杀敌。“臣也知道洋人不可小觑,可是作为男人,臣宁可战死,不能让人吓死”。显示出了他大男人的至性本色。但是他也有幽默诙谐的一面,给紧张的军旅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陶澍、曾国藩与左宗棠都是湖南人,而且都官至总督,他却说另外两人不如他。大家都大吃一惊,奇怪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却笑着说,陶澍没有封侯,曾国藩没有活着回到湖南,所以他比两人都强。但是也有不如他俩的地方,“我的胡子没有他们长。”他的话逗得儿孙们都开心大笑。

他是一个至忠之人。作为军人,他忠于自己的祖国;作为臣子,他忠于皇上;作为总督,他忠于自己的子民。新疆作为中国的领土,其主权是绝对不允许侵犯的,但是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人克复新疆,毫无疑问,这是五十年来在中亚发生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中国人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有他们非凡的深谋远虑。”在国家主权上,他始终坚持寸土必争。甚至连政敌倭仁临死时还亲自手书对联“绝口不提议和事,千秋独有左季高”来赞扬左宗棠的至忠。对于老百姓的生活,他也是关心备至,甚至小到种树这件事,来改变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当地百姓还写了一首诗来赞扬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而且,在面对太监的索要时,他一百两银子都没有,但是在修成、救助等方面花的银子却达上万两。足见他是一个忠于子民的好官。

他是一个至勇之人。在新疆平叛中,他显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视死如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威震新疆,让叛军闻风丧胆。在和英国的威妥玛因为鸦片一事的税收谈判时,他更表现出自己的勇敢。面对当时强大的英国海军,他丝毫不妥协、不退让,最终取得了谈判的成功。

小说虽然文笔简单,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真实再现了左宗棠叱咤风云的一生。其豪迈之气,俯仰一世,左宗棠不愧为国家之光、民族之光,读完令人敬佩不已。

(作者系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