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7月18日 星期

普及急救知识从娃娃抓起


□殷国安

急救知识将纳入中小学教育考试内容。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知识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据新华社)

生活中总有各种意外,天灾和人祸都会不期而遇,这时候,懂得一点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可以救自己,而且可以救别人,这是一项多么重要的技能。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民众并不具有最基本的急救技能,相比发达国家30%至40%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我国急救技能不到1%的普及比例,显然太低了。 

社会公众不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其实也不能责怪他们:谁教给他们这样的知识和技能了?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社会就业,都没有机会学习、实践急救的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首先普及急救知识,这无疑是一项战略性工程;而急救技能培训“从娃娃抓起”,列入中小学课程,列为考试内容,则具有基础性意义。

正因为如此,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陈玮带来了“将应急知识和技能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的建议,希望急救“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能深入人心,让急救知识和技能全面普及。现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列入中小学学习和考试内容,正是对此建议的积极回应。 

当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只是一个纲要,还需要继续细化,使相关细则更具有可操作性。有必要把急救知识和技能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分层实施,制定不同阶段的针对性课程。例如,幼儿阶段要让孩子明确知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电线插座、煤气开关、刀具及所有锋利物品等;小学阶段的急救教育主要普及急救电话拨打、求救和简单的外伤包扎等;初高中阶段则可重点普及心肺复苏术和常见的溺水、触电、窒息等急救……总之,急救知识教育从孩子抓起,是一件既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的大好事,理应认真落实到位。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