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予涵
自2011年以来,“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已经开展八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众多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尽自己所能资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一点点爱心汇聚在一起,漯河晚报爱心桥活动已经帮助400多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详见本报昨日01版《爱心桥活动引社会各界关注》)
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考上大学对于每一个莘莘学子来说,都会是一件得偿所愿的大喜事。可是,对于家境窘迫的贫困学子来说,要圆大学梦却并非易事,数额不菲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使得一些人不得不痛苦地放弃上大学的梦想。 值得欣慰的是,在漯河晚报发起的爱心桥活动倡议下,很多爱心人士向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八年来有400多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重新燃起了人生的希望。爱心助学,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贫困学生的慈善与关爱,给贫困学生带来的温暖更是无法度量,值得点赞! 事实上,爱心助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贫困学子入学无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善举,传递了文明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洋溢着感动社会的道德力量,在社会上也树立起了榜样,让无私助学薪火相传,蔚然成风。 当前,刚刚考上大学的学子们都在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但还有一些贫寒学子仍在为高昂的上学费用而发愁,甚至还有少数极其困难的学子面临着失学的危险。笔者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爱心桥活动中来,献出一份爱心,传递一份温暖,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能安坐课堂,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