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19日 星期

李廉士:为革命事业奔波一生


李廉士(1904年~1949年)原名发绥,又名福亭,郾城县老窝乡朱王庄人。他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艰苦锻炼出来的红军战士。

1921年7月,李廉士考入河南省立淮阳第四中学。1926年毕业后,返家务农,随后到邻村小学任教。1927年10月,李廉士辞去乡村教师的工作,报名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李廉士先被分配到刘郁芬的手枪营,后到冯部兰州无线电传习所学习报务。一年后结业,任西北军第五路军报务员。中原大战后,李廉士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他担任电台台长。

1931年12月14日,李廉士所在国民党第二十六军1.7万余人,响应中共抗日的号召,在宁都起义。李廉士结束了他多年的旧军旅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宁都起义后,李廉士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李廉士起初仍在第五军团第十四军当报务员,后被选调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侦察台和军委二局工作。

1933年8月7日,朱德和周恩来签发委任令,委任李廉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新闻台主任。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川北少数民族地区,李廉士因患急性肺炎留住医院。10月,中央红军到达延安后,李廉士回到中央军委二局工作。1937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李廉士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5月毕业,继续在中央军委二局工作。

1941年5月27日,李廉士任军委参谋部第二局第三处处长。1943年7月,由二局到三局任秘书长。1945年,李廉士由延安到张家口,接收那里的广播电台,任副台长。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张家口,李廉士率众撤离至晋察冀边区,任晋察冀边区广播电台副台长。

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李廉士又奉命到石家庄接收那里的广播电台,工作了几个月后又回到晋察冀广播电台。1948年9月调回新华总社,12月又从新华总社调到邯郸新华广播电台,任台长。李廉士工作变动频繁,却从无怨言。1948年底,李廉士到邯郸转播台任台长。

1949年3月23日,邯郸转播台奉命停止转播工作,电厂设备和管理人员都由邯郸军分区就地安排,转播发射机设备运往北平。李廉士负责处理安置工作。李廉士刚由邯郸进京,就被派遣到云南去接管昆明广播电台。他不顾自己体弱多病,愉快地接受了分配。8月中旬,李廉士等人乘火车抵达南京,紧接着由报社、新华通讯社、广播电台、邮政、新华书店五支专业队伍的云南支队第二大队宣布组建完毕。大队设立党委,李廉士任二大队党委委员,兼任由广播电台、邮政、新华书店三支专业队伍组成的三中队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949年10月2日,李廉士随二大队出发,经汉口,到长沙,横渡湘江,翻越雪峰山,到达芷江。在芷江,李廉士因长途行军劳累,胃病愈来愈重,上级组织决定,李廉士由一名通讯员护理,在芷江部队留守医院治疗。1949年12月21日,李廉士因病重不治逝世,年仅45岁。

1950年3月,昆明广播电台接管后,为李廉士举行了追悼会。1950年12月21日,在李廉士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新华总社、新闻总署等单位为李廉士举行了追悼会。

市委史志研究中心宣教科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