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存了非常完整丰富的日食记录,最早可推至《诗经·小雅·十月》。据统计,不包括甲骨文中的日食记录的话,春秋时期到清代同治十一年(前770年~1874年),有记载的日食共985次。
汉朝时京房便发明了以盆盛水观测日食,从而避免直视太阳被日光灼伤危险。此后,又有人用油代水进一步减轻日光灼伤。元朝郭守敬发明了仰仪来测定日食时刻。
古代人将日食全过程分为5个阶段,并分别命名,至今仍在沿用。即:日食开始瞬间叫作“初亏”,“全食”开始时刻叫作“食既”,日月中心最接近的时候叫作“食甚”,“全食”结束之时叫作“生光”,日食终了之际叫作“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