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本地亲子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7月29日 星期
7岁女孩喜欢古诗词
父亲带她游览名胜古迹

张晓辉带张钰童游览千年古桥小商桥。
图片由张晓辉提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经成为很多父母认同的教育理念,张钰童的爸爸,不仅认同也在践行这个理念。他每天陪女儿读古诗词,并带着她跟着古诗词去旅行 。如今,7岁的张钰童不仅能背诵100多首古诗词,还在行万里路中更直观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7月27日,记者采访了张钰童和他的爸爸张晓辉。

□本报记者 尹晓玉

1

7岁女孩喜欢古诗词

家住源汇区柳江路金域蓝湾小区的张钰童,今年7岁,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都非常好,喜欢画画、跳舞,个性活泼开朗。她是班长,是老师的小助手,每天在班里领读,热爱劳动,作业书写工整,深受老师和同学喜欢。更让人惊叹的是,她已经能背诵百余首古诗词及《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并熟读《论语》《诗经》。

7月27日晚,记者采访了刚刚结束西安之旅回到家的张晓辉和张钰童父女。问及旅行的感受,小姑娘竟然说身临其境地体会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谈起古诗词,小小年纪的她显得颇为兴奋,现场给记者背诵了《将进酒》《如梦令》,不仅全文背诵流畅还饱含深情,很有感染力。

在张钰童房间的书桌上,记者看到了她的暑假时间安排表。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晚上9点睡觉,期间她要到河堤晨读、背诵古诗词、写作业、练字、课外阅读……

2

用自身行动感染孩子

优秀的孩子必然自律,但在张钰童身上不仅能看到高度的自律、良好的习惯,还有父母的耳濡目染。

谈到孩子的教育,张晓辉说,他和爱人各有分工,爱人主要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而他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张晓辉本人非常喜欢古诗词,经常在家朗诵,有时候自己也写一些打油诗。打开张晓辉的朋友圈,除了分享孩子读书、看世界的趣事,还有就是他有感而发写的打油诗——风吹塔角铃叮当,仰天长叹大盛唐。我待童宝读寒窗,十年归来名题扬。“这是我参观大雁塔时的感受,主要希望能鼓励孩子寒窗苦读,让孩子感受大唐文风,期待她有朝一日也能金榜题名。”张晓辉笑着说。交谈的点滴之间,能感受到他对诗词的喜爱和对女儿教育的别有用心。

因为成长过程中经常听爸爸朗诵诗词,张钰童慢慢地也跟着读,时间长了就在耳濡目染中爱上了古诗词。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如今,张晓辉把每天晚饭后的一段时间作为固定的亲子阅读时光。为了更好地和孩子一起朗诵古诗词,他每天都会提前做一些功课,自己先选一些喜欢的古诗词去理解、背诵,然后再陪孩子读。

“可能是我比较喜欢的原因,我经常在跟孩子交流中,有意无意地提到一些古诗词,她听了感兴趣就会自己找出全篇,去学习、背诵。”张晓辉说,他认为,如果不在日常交流沟通中对孩子进行耳濡目染,只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很难领悟古诗词的魅力,也感受不到古人的智慧和博大的胸襟,发自内心的喜欢更是无从谈起。

3

在旅行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张晓辉的教育却是把读书和行路结合起来。“如果孩子读到特别喜欢的古诗词,为了让她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古人的胸怀气魄,我就会抽时间陪孩子‘打卡’古诗词中的旅游胜地。”张晓辉说。

近年来,张晓辉不仅陪女儿游遍漯河,还到洛阳、郑州、平顶山等周边城市以及张家界、凤凰古城、襄阳古城、宜昌三峡、北戴河、山海关等知名景点。参观小商桥,让孩子了解岳飞和“郾城大捷”,并一起朗诵千古名篇《满江红》;到洛阳看牡丹,让孩子感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北戴河的鸽子窝公园,让孩子读毛泽东的诗词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在大雁塔,让孩子感受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重复的,未来我希望陪女儿一起读书背诗,一起‘打卡’诗词中的旅游胜地。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乐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张晓辉说 。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