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潘丽亚
实 习 生 张思睿
1
婚后他外出求学 她支撑家庭
8月6日,记者见到两位老人时,杨玉萍正在街头喝茶聊天,卢现政老人则到处转悠着乘凉。“我俩是1956年结的婚,那时候22岁,我还上着高中,两个人结婚以后慢慢磨合,一转眼这都60多年了。”卢现政感慨着时光的飞逝。
卢现政结婚后一直继续在外求学,后来又到郑州上大学,家里的一切都压在了杨玉萍身上。“年轻时,家里家外她都是一把好手。”杨玉萍告诉记者,在娘家当闺女时她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结婚后在生产队里当过妇女主任、记分员等。1958年,随着大儿子的出生,家里的琐事也多了起来。除了忙活生产队里的事儿,还要照顾家庭和孩子。“那时候正赶上自然灾害时期,日子比较苦,我在家的时间也少,全靠她照顾家和孩子。”卢现政讲述着当时的情况。1961年后,卢现政毕业后到大队当会计,之后又去学校教书,一直在教师岗位上干到退休。
性格爽朗的杨玉萍身体很好,平时还能自己做饭、洗衣服,所以老两口就单独居住。“你看她现在背有点驼,那都是年轻时候累的。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农活儿也很重,我干活儿又不行,收麦时别人两三天就能割完,我家得七八天。”看着老伴微驼的背,卢现政忍不住红了眼眶。
2
夫妻间多体谅才能更和睦
老两口一共有五个孩子,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提起当年抚养孩子的往事,卢现政感慨地说:“那时候她经常代表队里外出开会,每次有5毛钱的补助,都舍不得花,一点点攒起来,留着给孩子上学、看病。”提起那些艰辛岁月,卢现政表示了自己对老伴的感激,“那时候的生活那么困难,她却能把家里和孩子照顾那么好,还没耽误生产劳动。所以我一直很尊重她,也体谅她的不易,处处让着她,也正因如此,我们结婚60多年,从来没有红过脸,拌过嘴。”
回顾两人走过的60多年,大小事都是商量着来,彼此谅解沟通。“我虽然有时候会有抱怨,但老伴也理解我,顺着我,不是大男子主义的人。”杨玉萍一脸笑容说道。而卢现政老人则开玩笑地表示,就是因为在家里多体谅老伴,多让着老伴,被一些朋友笑称“怕老婆”,但他自己却不觉得这是“怕”,而是对老伴的一种体谅和尊重。
一路坎坎坷坷,但杨玉萍和卢现政不离不弃,互相支撑。如今,老两口已经是四世同堂,过年时家里大大小小几十口人,很是热闹。儿女们也都很孝顺,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候或是来看看他们。
“虽然老伴这辈子跟着我没享啥福,但现在日子好了,我俩现在就想健健康康,多享受一下现在的好生活。”老两口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的知足,最大的希望就是健康长寿,一家人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