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艺术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8月28日 星期

画里不发威的“乖乖虎”

《虎图轴》(局部) 齐白石
《猛虎图轴》(局部) 高其佩(清)
《二祖调心图》(局部) 石恪(宋)

今年入秋后,天气异常炎热,人们又体会到了“秋老虎”的威风。人越是害怕老虎,就越爱看老虎。为了满足人们的赏虎需要,画家经常把老虎请到纸上。但有趣的是,画家笔下的一些老虎并不像威风凛凛的百兽之王,它们体态肥胖、慵懒散漫,看上去一点威胁都没有,宛如自家养的大猫,让人忍不住想摸上一把。

1

齐白石《虎图轴》 秋草摇曳映衬虎的背影

画家齐白石借鉴了清代画家高其佩的“背虎”画法,其笔下的老虎更似大猫,画风独树一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齐白石的《虎图轴》,该作纸本设色,纵约68厘米,横33.6厘米。此图仅绘以虎的背影,但通过虎背扭动的身影可感受到其躯体的健壮与强悍。虎身两侧秋草摇曳,老虎虽不见其容,但观者仿佛能感受到其目视远方、若有所思的神态,如此一来,整幅画面透出一股别样的忧伤。本幅款署:“三百石印富翁齐璜作”,钤“齐大”朱文方印。

2010年4月,另一幅齐白石的“背虎图”在香港苏富比上拍,最终以约2800万元港币成交。此幅画为纸本设色镜心,纵69.3厘米,横约138厘米,画中虎的体躯健壮硕大,背向,呈横坐姿态,前腿一伸爪、一抵地以支撑身体,后半身伏地,后腿蜷曲仅露趾爪,尾巴向右方横展伸延,尾梢弯曲向上翘,恰好与左方的题款成对称均衡之势。画家以粗犷厚重的斑纹带出了虎的体躯之壮硕,且粗中有细,以细笔勾画出附皮的毛发,塑造了鲜活真实的老虎形象,所画之虎无恶形凶相,反而流露几分童趣,足见白石老人稚子心态下的活泼天真。

2

高其佩《猛虎图轴》 “萌虎”身材肥硕笨拙可爱

肥胖的动物看上去大多很可爱,老虎也不例外。我国东北虎每到入秋时节就会贴秋膘,体重暴涨,显得有些笨重可笑,从而被网友戏称为“世界第一胖虎”。清代画家高其佩世居东北铁岭,其所作《猛虎图轴》绘有一只东北虎,它体型肥胖、行动迟缓,称其为“萌虎”也未尝不可。

《猛虎图轴》纸本设色,纵约141厘米,横约85厘米,现藏于旅顺博物馆。画家以水墨绘猛虎背影,不见其面部,角度非常新颖。老虎皮毛黑棕相间,体格肥硕,尾巴无力地拖在地上,它的四周杂草丛生,林木茂密,从老虎的姿态看,应是要回山休息。这只老虎身材走样,显得非常笨拙,它步履艰难地行走在山间,四条肥腿似乎难以支撑庞大的身躯,看来应该好好减肥了。

画家高其佩所绘老虎形神兼具,深得乾隆皇帝赏识。乾隆帝曾写有《高其佩指头画虎》一诗,其中赞曰:“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得此评价者在清代画坛为数寥寥。

3

石恪《二祖调心图》 人虎相依酣然入睡

我国古代有一些驯养老虎的奇闻,据说唐代高僧丰干禅师就养有一只老虎,人与虎关系亲密,世人啧啧称奇,这也为画家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

宋代画家石恪绘有《二祖调心图》,为纸本水墨,纵35.5厘米,横约129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作分为两幅,一幅绘高僧慧可,另一幅绘丰干禅师与虎。画中丰干倚靠在温驯如猫的老虎背上,人、虎均双目紧闭,酣然入睡。画中丰干形象邋遢懒散,一副万事不关己的神情。画家以此来表现超脱一切的禅定境界,以及万物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丰干与虎的故事深受日本佛教界推崇,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还藏有一幅元代佚名画家创作的《四睡图》,为纸本墨笔,图绘丰干、寒山、拾得三位高僧与一虎共眠之景。画中二僧坐姿入睡,一僧半躺酣睡,一虎卧于三人之中,安详寂静。整幅画作都采用白描的细密笔法,图上另有元代禅僧平石如砥、无梦昙噩、华国子文所题画赞。据《西安晚报》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