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娥老人(左)和室友读诗词。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实 习 生 李博昊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9月13日上午,在市区长江路漯河金康万安老年公寓8楼,一阵洪亮又抑扬顿挫的朗诵声传遍了楼层。记者循声走过去,只见72岁的吴月娥老人正与室友朗读诗词。
“院长知道我喜欢读毛主席的诗,专门买了《毛泽东诗词选集》送给我,好多我都会背了。”吴月娥老人对记者说。
老年公寓内,老人们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各得其乐。吴月娥老人告诉记者说,她还要练习唱歌,下午有一个中秋晚会,她参加了合唱节目。
吴月娥儿孙满堂,却在养老院与姐妹们一起过中秋节。“儿孙们忙,从外地回来也浪费时间,心里有我就行。”吴月娥老人说。
记者了解到,吴月娥的老伴已经去世,三个儿子和女儿有的在深圳、许昌,有的在漯河忙生意。三年前,吴月娥身体还挺硬朗,与小女儿在深圳一起生活。后来因为中风,她感觉成了儿孙们的负累。2017年,她主动提出入住养老院。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原本离不开轮椅的吴月娥逐渐康复。
吴月娥老人对记者说:“养老院里有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互相关心、照顾,一起学习、娱乐,每天生活充实又有乐趣。”
当天下午4点,在养老院活动室,老人们吃着香甜的月饼,观看精彩的节目。有的老人还兴高采烈地上台表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