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华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不仅让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平凡和光荣,也让我体会到一位名师的心路历程。我的教育观念也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感受一:要做一个勤思考、善实践的教师。
读李镇西的著作,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教育要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改变和调整固有的思维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来面对我们的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呼唤教师要具备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与全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对照自己从事的幼教专业,让我深受启迪,幼儿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更应该重视孩子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要更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和温馨,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给了我更加清晰的认识。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而要能肩负起这样的责任,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专业素养是相当重要的,做最好的老师,让今天的“我”和以往的“我”进行比较,每天都能做好一点,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感受二:要做一个有真性情,有爱心的教师。
阅读第二章中“做有思想的教师”“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两小节的内容,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文中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个别教育者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甚至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麻木、冷漠或者虚伪、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之间。因此,作为教师一员的我来说,在教育工作中,确实要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对孩子和家长都要有教育的真性情,具有一颗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用心做老师。我想,这也是现在大力提倡的师德教育的内核。
爱孩子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主义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爱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人道修养。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感受三:要做一个有智慧、善观察的教师。
在阅读“从做孩子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这一节时,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服务、支持、指导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善于透过表象辨别是非,要具有系统思考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坚定而又幸福地行走。
因此,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的荡涤,让处于迷茫、困顿的状态中的我清醒过来,以新的热情、新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学着每天做好一点,再好一点,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
(作者系郾城区新店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