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见习记者 党梦琦
1984年10月1日,20岁的冯德生手持钢枪,昂首挺胸走过天安门广场。
当年那张一米多长的阅兵队员合影照片,他一直珍藏着。如今,35年过去了,回想当年参加阅兵的经历,冯德生仍觉得一切历历在目。“这是一辈子都不能忘、也不会忘的事。”冯德生说,当时他在徒步方阵第九方队。
训练辛苦 咬牙坚持
9月25日,记者来到市交警支队第二执勤大队,见到了冯德生。冯德生说,1983年,高中毕业的他入了伍。1984年农历春节刚过,他就接到了一个任务:参加国庆35周年大阅兵。
“当时要求阅兵人员身高一米六九至一米七五,很幸运我能被选上。”冯德生说,“当时我们部队在河北承德。方队组建后,首先在承德训练了3个月。1984年5月,我们到北京阅兵村继续训练。”
为了保证阅兵时万无一失,当时每个方队的每个排面都有两名预备队员,每天跟着方队一起训练。“如果练得不好,就可能被撤下来,由预备队员顶上。”冯德生说,训练很辛苦,但为了不被比下去,失去到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的机会,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冰块放床底解暑降温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由于条件有限,方队到达北京阅兵村后,以班为单位搭建帐篷,平时冯德生和战友们就住在帐篷里。
“三伏天,北京特别热。我的位置在方队第九排面第12位。不用踢正步,光是站在队伍中就是一身汗。”冯德生说,每到中午,大家就将冰块装在盆里,放到床底下,解暑降温。
为了让训练效果更好、身姿更加挺拔,每个人会保持军姿站在一个方形铁凳上。由于凳子面很小,稍有不慎或者动作不标准,人就会从凳子上栽下来。冯德生告诉记者,由于训练强度大,每个人都穿坏了三四双鞋。对此,他们想了一个妙招。“我们专门给鞋子钉上了铁鞋掌,防止磨损太快。”
“我们是持枪方队,我记得有次训练时,因为天太热有位队友晕倒了,倒下时不小心划伤了前排人的腿,但前排队友仍然坚持着军姿。”冯德生说,训练时大家经常一站4个小时,但没有人喊苦,更没有人退出。
当方队凌晨在天安门前演练时,总会吸引路过的群众。叫好声和掌声,让冯德生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强大祖国感到骄傲
“我看今年又有新的武器装备首次公开亮相。”“他们现在的训练,跟我们那时的不太一样。”采访时,冯德生不时和记者谈起今年国庆大阅兵的新闻。
1996年,冯德生结束13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地方,但每次阅兵他都特别关注。“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因为我参加过阅兵,所以对阅兵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难以割舍。我想,每个和我一样参加过阅兵的军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冯德生说,每次看到阅兵式上人民子弟兵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总会使他想起自己当年参加大阅兵的情景。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式武器装备亮相,展示了我国的强大实力,也展示了国防建设的新成果。我为自己是中国人,为国家有这样的军队和装备感到骄傲。”冯德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