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潘丽亚
吴艳敏
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 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我市一些餐馆、食堂在节约粮食方面状况如何?普通市民对节约粮食有哪些看法和感受?10月14日、15日,记者就此走访了一些食堂、酒店等,并到一些市民家中进行了采访。
节约粮食氛围浓厚
10月15日午餐时间,在市区人民路一午托机构,记者看到放学的孩子们正在吃午饭。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吃光了碗里的饭菜,有的甚至连一粒米都没剩下。
学生李琦告诉记者:“在学校,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节约粮食。在家里,爸爸妈妈也不让我浪费粮食,所以我从来不剩饭。”
“平时吃饭,孩子们都是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吃了再盛,很少浪费粮食。相信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帮助。”该午托机构的孟老师告诉记者。
当天中午,记者在某单位食堂内看到,干部职工前来就餐,绝大部分人都做到了“光盘”。“大家都很自觉,很少有浪费的现象。”该食堂工作人员表示。
在之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机关单位食堂、学校餐厅、酒店等就餐地点,节约氛围都很浓。“节俭有度、营养均衡、文明健康的饮食习惯理应成为主流。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光盘族’,不浪费粮食。”采访中,有市民表示。
“光盘行动”深入人心
“笑笑,你知道农民伯伯每种一粒米都很不容易吗?”10月14日,在戏楼后街社区赵雅家,她一边为孩子讲述着粮食的种植过程,一边教导孩子不要浪费粮食。
家住海河路海河社区的孙阿姨今年68岁,她可是家里的“监督员”,她告诉记者:“一粒米,可谓百般劳作千滴汗,春种、夏灌、秋收、冬储,不知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来到我们的餐桌上。我每天做饭,家人回不回来吃都要提前打招呼,争取控制好量,顿顿‘光盘’。”
10月14日,在市区黄河路一家酒店,一场婚宴接近尾声,有不少的客人纷纷向服务员要打包袋,将桌子上一些剩余较多的菜品打包带走。“现在大家都没感觉不好意思,节约成了共识,吃不完打包带走,这是很自然的事儿。”参加婚宴的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在酒店,还是家里,“光盘行动”都逐渐深入人心。
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那么,在生活中具体怎样才能做到勤俭节约、减少粮食浪费呢?
家住市区黄山路一小区的张喜梅说,她做饭时都会预算好每个家庭成员的饭量,避免浪费。对于剩下来的米饭,她一般会放入冰箱,用来煮粥或者给孩子做炒饭等。
“我们在客人点餐前,会根据他们的人数,告诉他们适合点多少菜,并且店里的一些菜品是可以点半份或者小份,就是为了避免客人吃不完浪费。”谈起如何避免浪费,市区一家火锅店的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客人吃不完的菜,一般也会打包带走。我们如果发现客人吃完后有剩余的菜,也会主动问客人需不需要打包。”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管是酒店,还是一些小餐馆,在显著位置都摆放着提示牌或张贴宣传画,提醒用餐人员注意节约。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现如今的生活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遏制身边发生的“舌尖上的浪费”,让节粮之风吹进餐馆酒楼、机关和学校食堂、家庭餐桌上,让节粮之风吹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勤俭节约在社会上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