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彼岸寺有几处?恐怕无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在舞阳县侯集镇高寺村小学院内,就有一处建于元代(公元1342年)的彼岸寺,明清重修。
2019年10月,舞阳彼岸寺大殿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月4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舞阳县城北35公里的高寺村小学,见到了这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古建筑。
□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1
始建于元代 如今仅存天王殿和中佛殿
彼岸寺现仅存天王殿和中佛殿,两座大殿已经有近700年的历史,但由于整个建筑的外墙、屋顶是红色的,在殿前两棵翠绿松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虽然正在进行修缮,可一砖一瓦仍透着久远的气息。
天王殿位于中佛殿前,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灰瓦顶。天王殿门墙上有一通石碑,碑额上书“万善同归”四字,立碑时间是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岁次戊申冬十一月。
天王殿后面的中佛殿是彼岸寺现存最主要的建筑,中佛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单檐歇山灰瓦顶,建在高台上。该殿斗拱疏朗,且有真昂,袱上施驼峰,八角蜀柱及搏搭牵间多施攀间铺作,柱有明显的生起和侧脚,拱为足材,有隐刻拱眼,梁架用草袱和自然弯材,并用减柱法,是一座较典型的元代建筑。
在中佛殿前墙东侧,记者看到了记载彼岸寺修建年份的石碑,历经岁月的侵蚀,石碑上面雕刻的花纹和文字已经有些模糊了,但仔细辨认,仍能看出上面写着:敕建,至正二年岁次己巳十月十五日,施主李交,韩礼谨志。彼岸寺住持僧广喜、重进、重暹建立。而这通石碑也成了研究彼岸寺的重要资料。
2
彼岸寺承载村民的记忆
如今的彼岸寺虽然没有了往日的恢宏,但仍承载着附近村民们的记忆。今年62岁的郭红光是高寺小学的一名教师,他告诉记者,中佛殿还曾经被当作教室使用,周围村庄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那时中佛殿两边的东、西厢房还在,1962年,东、西厢房被拆掉。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才不被当作教室使用,所以越是年纪大的老人对这里越有感情。
而提起彼岸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七的古庙会,那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庙会沿彼岸寺周围铺开,会期可以长达半月之久,十里八村的村民都会赶来这里祈福,彼岸寺周围的商贩们也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搭建的戏台前坐满了老人和孩子,卖油条的吆喝声总能吸引村民在摊位前驻足。
“那时,提前一二十天,商贩们就开始来这里抢摊位了,这个古庙会非常隆重,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家都不知道,反正我爷爷那辈的老人就开始赶这个古庙会。”郭红光老人说,他和村里的伙伴们小的时候过完春节盼望的就是这个古庙会,庙会上能见到很多稀奇的玩意儿。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村子周围到处都是超市,古庙会会期也缩短至三天,但仍旧热闹,不少村民都会来到这里驻足仰望这两座大殿,特别是二月初七当天。彼岸寺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人们的情感,这份历经风雨沧桑而留下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