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新锐
“今天我要15棵白菜+15斤白萝卜+10斤黄心菜+6斤菠菜+4斤生菜。下午2点左右送过来。”11月14日上午,郾城区孟庙镇西营村村民孙少华,收到这样的一条微信订单后,提着篮子就去菜地里采摘蔬菜。
记者了解到,孙少华原来在一家企业上班,每天吃到的蔬菜不是很新鲜,就萌生了回村里种蔬菜等农产品的想法。2015年,他回村承包了190亩土地,开始种植蔬菜及其他农产品。
“我种的是无公害农产品,品质有保证。”孙少华告诉记者,起初家人看到地里的蔬菜等农产品,不用农药之后出现虫子,甚至菜叶上有很多虫子咬过的孔洞,产量也下降不少,很不理解。对此,他给家人算了一笔账:不用化肥、不打农药,蔬菜等农产品的产量会下降一半左右,但这种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会高一倍左右。有了这“一升一降”,最终他们赚的钱基本一样,甚至比老办法还要多一些。
孙少华还认为,城里的蔬菜等农产品不新鲜,主要是流通环节太多。于是,他借助微信等工具进行网络销售,让蔬菜从地里采摘后,不经中间商,直接送到客户手中。这样一来,蔬菜从地头到餐桌,只需要几个小时。
“快了就新鲜,新鲜就有市场。”孙少华说,“网上卖农产品和摆摊卖,本质上是一样的,关键是质量得好,不然就会卖不掉。”
靠着新鲜和绿色环保,孙少华的蔬菜等农产品卖出了名气,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现在已经有200多个常客购买我的农产品。我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为他们服务,订单可以在群里下。我收到订单后就把菜择干净、包装好,然后按时间给他们送去。”孙少华告诉记者。
“这几天要紫薯、黄心菜、白菜、萝卜的人比较多。”孙少华说,尽心尽力,相信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