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房产广告中一个提及频率很高的词汇就是“赠送面积”,从飘窗、双层高阳台、双层高客厅,到赠送入户花园、花池,再到夹层、叠层空间,开发商在户型设计上越来越用心,让购房者心动不已。但赠送面积真的赚到了吗?赠送面积多是不是就一定好?对购房者来说,到底怎么来判断赠送面积的价值呢?
首先考虑采光通风
以前的赠送面积多是锦上添花式,比如送计一半面积的入户花园、设计些飘窗等。而现在赠送面积门类繁多,比如大露台、大阳台、入户厅堂等。
比如有的创新户型,层高5.4~5.6米,80平方米自主分隔后可以做成3房2厅2卫,相当于14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这样做是为了增加楼盘附加值,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取悦购房者。
对购房者来说,同样的价格能买到更多的使用面积,这样的“便宜”谁都会动心。但也有人提出质疑。两房变三房,住的人多了,小区的密度实际上会变大,会不会越来越拥挤?自由分隔室内空间,对建筑本身结构的稳定性有没有影响?赠送的大露台能不能全封闭?
也有购房者认为,虽然赠送的面积可以隔出一个房间,但是看了样板房,这个空间的实际使用面积很局促,只能放小尺寸的家具,比如样板房里双人床的靠背是没有的,这样床的长度相当于一张席梦思的长度。除此之外,购房者还发现很多设计了错层、挑高阳台的楼盘,多数户型都无法实现南北通透。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赠送面积部分,还是要从房子的实际使用功能上考虑。比如入户花园,有的户型设置入户花园后,不但没有多大的实用性,而且客厅的采光大受影响;再比如那些夹层的户型,南北通风和面宽是重要的考察指标,如果面宽在7米以上,南北通风,这样的“赠送”户型比较合理;反之,如果只有一个房间的面宽,南北不通风,这样的户型实际使用起来舒适度并不高。
“赠送面积”引出新难题
有赠送面积的楼盘投入使用后,或许会出现一些隐性问题。比如赠送面积的产权问题。众所周知,房产证上只写建筑面积,也就是说,只有这部分面积的产权归业主所有,赠送面积不写入房产证,业主也不享有产权。现在所谓的赠送面积,有的是将部分公共部位放在住户比较容易利用的地方,让这些计入公摊面积的部分实际上达到私人使用的目的。如果这些房子要进行二次交易,赠送面积(特别是套外的公摊部分)很难判断归属,一旦发生纠纷,如何维权?
再比如,赠送面积是否要交物业费?一般来说,物业费是按产权登记面积收取的,也就是说,房产证上注明的面积才是物业费收取的计算依据。如果赠送部分都在户内还好说,但实际上,有些赠送面积并不在套内,属于公共部位,应是物业服务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