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
源汇区问十乡成立我市首家乡镇农民书画院,并举办书画展
这里的村民真有文化范儿

参观书画展。

源汇区问十乡因孔子在此问津而得名,自古人杰地灵,俊贤荟萃。12月12日,我市首家乡镇农民书画院——问津农民书画院举行揭牌仪式,并举办问十乡首届农民书画展,吸引了周边众多村民和书画爱好者前去参观。

□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1

全市首家 乡镇农民书画院成立

虽然当天天气很冷,但书画院内集结了众多农民书画爱好者,这里不仅有老一辈农民书画家,也汇集了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书画人才,他们各具异彩,各释芬芳。

展厅内一件件书法作品笔法细腻,一张张画作典雅质朴,楷书对联激情昂扬,近百幅独具特色、满带泥土芬芳的书画作品,全部出自地地道道的农民之手。一些书画爱好者还现场挥毫泼墨,将创作的作品送给在场的村民。

“想不到咱农村还有这么高规格的书画艺术展览,真是太震撼了。”来自周庄村的骆爱敏说,她准备叫上亲朋好友带着孩子来看展览。

负责此次活动的曹店村第一书记陈晓东告诉记者,为了筹办这次书画展,他们9月份就开始在各村征集作品了。

“现在的农民也都是新时代的农民,不仅能拿锄头,还能拿笔头,农闲时在家练练字,学学绘画,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提高了农民自身素养。”陈晓东说,一开始,村民们都不自信,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好,不敢拿出来展览,问十乡政府就请来专业的书法家来乡里对村民进行培训。

原本计划选出70件作品参展,可经过专业培训后,爱好书法的村民们信心倍增,主动送选作品,到最后选出来90多件作品参展。

2

村民学习书画热情高涨

在展厅内,唯一的一幅楷书作品前聚集了不少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原来这件作品的作者是陈铁钢,他从上小学时第一次接触毛笔字,之后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荒废了十几年。听说今年乡里举办书画展,大大激发了他的积极性。

“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写毛笔字了,虽然没有拜过老师,但都是自己在家练习字帖,去年因为脚受伤了,在家没事干,就重新拿起了毛笔。这次我专门选了几件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想到还被放在这里展览了。”提起自己的作品,陈铁钢一脸自豪。

小河王村的魏金建今年67岁,在这次展览上,他有两幅书法作品被选中参展,而他与书法结缘也是从十几岁开始,至今坚持了几十年,完成近千件作品。

魏金建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在电影院工作,经常接触画报,所以对书法和绘画都非常感兴趣。不管工作再忙,回到家里总是喜欢写写画画,仿佛能冲散一切烦恼,家人也很支持他。

“只要我拿起笔,家人什么活儿都不让我干。一开始自己画自己写,后来也到处拜师。在每位老师身上,我都能有很大收获,你看我现在的这幅字就是经过老师的指点完成的。”魏金建指着自己的作品告诉记者。

如今,魏金建的年纪大了,孩子们也都在外地,他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写写画画,闲暇时还喜欢和各村的书法爱好者聚在一起交流,哪个村谁的字写得好,哪个村谁的画画得好,他都了如指掌。

“书法给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陶冶情操,还让我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想到我们问十乡有这么多书法爱好者。”提起自己的兴趣爱好,魏金建表示,会一直坚持下去。

3

农村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虽然书画展的筹备仅用了几个月,可问十乡各村的文化氛围却日渐浓厚,不少村民摒弃陋习,不管走进哪户村民的家中,几乎随处可见书法、绘画作品,尽管这些作品仅仅是这些村民们农闲时的练习作,看起来不那么专业,却彰显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我们乡里本来就出了许多文化人,这次举办书画展,不仅挖掘出不少喜爱书法的人才,还激发了村民的热情,现在俺村的村民见面打招呼都是问对方最近字练得如何,聚在一起也是切磋书画技艺。我作为一个从来没练过书法的农民,最近也跟着练起书法了。”曹店村村民苏闪民说。

看着村内的变化,曹店村第一书记的陈晓东也深有感触,农民书画院的成立不仅提高了农村的文化品位,还为各位农民书画爱好者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创作平台。

“临近年底,好多在外务工的村民都回来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聚在一起打牌喝酒,而是串门看看各家都挂有什么书画作品。现在村民生活条件好了,要充实精神生活,不图名利,就图个乐。农闲时,村民们写字画画,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好事。”陈晓东说,书画院成立后,还将定期举办书画展览、书画进校园、书画讲座等活动,吸引更多喜爱书画的农民朋友参与进来。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