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悦读·趣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

食馔乃人生之趣

《古人的餐桌:邀您共赏来自历代笔记的美味》
芮新林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偶然看到一本唐朝笔记《酉阳杂俎》,文中所记,虽多志怪,然于食馔的描写,令我爱不释手,“南孝廉者,善斫鲙。縠薄丝缕,轻可吹起”,寥寥数字,“鲙”意人生。

于是,我对历代笔记中的食文,萌生了很大兴趣。三年来,从汉至明清的历代笔记,看了200多本,积累约100万原始文字,并将这些文字全部归类和校对。

归类的好处,其一,是能够在诸多笔记中,寻到食物本味的描写、食物文化的精妙和与食物有关的逸事。比如河豚,历代文人都盛赞其味,苏轼在资善堂与人谈河豚之美,甚至说“也值一死”。蔡絛的笔记里,记录过非常有趣的河豚逸事。

归类的好处,其二,是对校对有益。校对的困难,在于某些出版社不严谨,原始文字有错(特别是简体版),三年来的无间断阅读,锻炼出我对“食物文字”的敏感。校对更大的困难,在于古人文字无句读,比如陆游《老学庵笔记》“集英殿宴金国人使”条的“白肉胡饼”,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均是“白肉胡饼”。当我归类“白肉”和“胡饼”时,发觉《都城纪胜》“食店”条记载:“又有误名之者,如呼熟肉为白肉是也,盖白肉别是砧压去油者。”

也就是说,白肉是白肉,胡饼是胡饼,“白肉胡饼”为“白肉、胡饼”更恰当,否则容易使读者产生误会,以为“白肉胡饼”是一种吃食,而非两种。当然,书无完书,人无完人。

人生本当有趣,食馔乃趣中趣,民以食为天嘛。书名取为“古人食趣”,是想引起读者的兴趣。

100万原始文字,真正的食趣,很少,最终只写成57篇“食趣”之文。我读历代笔记的初衷,是想知道古人吃些什么,古人的饮食文化究竟到何地步,古代的哪种美食与今人无缘。

读着读着,初衷变成了由衷。由衷感受到撰写历代笔记的这些大家,他们于吃喝之外,探寻着人与食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草一木,鱼虫禽兽,均是生命。人类敬重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回馈!

对于野生大黄鱼,明人笔记《涌幢小品》云:“举之如山,不能尽。水族之利,无大于此者。”现在呢?终于“尽”了!敲罟作业是罪魁祸首,但此法恰恰是明朝渔人发明的。清人笔记《广东新语》中有一句话,体现古人之大智:“起罛时鱼多不可胜取,每割罛之半以放鱼。”

对自然之馈不掠夺殆尽,对自然之馈不心怀贪念,对自然之馈不残酷虐食,是善之本,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孔子也吃鱼,也食鸟,但他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歇宿的鸟。2500年来,这是孔子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摘自《古人的餐桌:邀您共赏来自历代笔记的美味》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