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玲玲 王培 实习生 刘净旖
餐桌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缩影,是市民文明素质的体现。1月20日,记者走访我市餐馆和饭店发现,文明就餐,讲究用餐卫生,低碳环保,酒后不驾车等一个个小细节折射出城市大文明,文明用餐蔚然成风。
1月20日,在市区泰山路一家餐饮店,不少市民前来就餐。店里各种菜品、面点、粥等整齐摆放,供市民选择。进门处柜台上放着托盘,方便顾客使用。不少市民拿着托盘自觉排队点餐,虽然就餐的人比较多,但是店内秩序井然。市民刘洁带着儿子一起来吃饭,临走的时候她随手用餐巾纸把儿子洒在桌子上的菜清理了一下,扔进桌旁摆放的垃圾桶里,并把碗筷都放进托盘。“这都是随手的事,清理一下,不但自己看着舒服,人家也好打扫。”刘洁说。
在市区人民路一家餐馆,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现在市民的素质越来越高,都很注意卫生,每个餐桌旁都有垃圾篓,很多人都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篓里,我们打扫起来轻松了很多。”餐馆一位工作人员说。
同时,记者还看到,这家餐馆的前台桌子上,摆放着已经消毒后的筷箱,该店一名员工表示,这些筷子都是经过高温消毒的,另外店里也提供一次性筷子,但是来吃饭的人使用得不多。“现在都提倡环保,有的顾客打包饭菜回家都不用一次性筷子,都用家里的筷子。”餐馆服务员小楠说。
随后,记者看到了正在使用自带筷子就餐的市民李女士。李女士表示,自带筷子更加卫生,如果大家都自带餐具就餐,就会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不但节约木材资源,更减少了污染。“对于上班族来说,自带全套餐具可能不现实,但是自备一双筷子还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女士都有包,把筷子放在盒子里装进包中,这样即使到外边就餐,也可以随时拿出来用了,我这样做已经有两年了。”市民李女士讲述了自己的就餐经验。
临近春节,走亲访友、聚餐宴请增多。在市区辽河路东段,不少市民在餐馆和饭店吃饭。在一家饭店,记者看到正在打电话找代驾的祁先生。祁先生表示,自己刚从外地回来,中午和几个朋友一起聚聚,喝了点酒,找个代驾把车开回去。“我身边的人都很注意,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再说了,现在代驾也越来越多,喝完酒找代驾很方便。”
“现在大家来吃饭喝酒,劝酒的少了,大声喧哗的人少了,很多人来吃饭如果准备喝酒一般都不开车来,即使开车来喝了酒也会找代驾。”饭店一位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