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春节红包大战。与往年相比,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红包大战,红包金额高达百亿元。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红包的使用除了在平台上直接消费,还可与银行卡绑定之后实现其应有的功能,但是一旦与用户的银行卡绑定就不再只是社交游戏了,而是包含了个人手机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更有一些属于不折不扣的假红包。(据《都市晨报》)
“网络红包”可谓乱象纷纷。其一,是“虚假红包”,表面上设计成红包的模样,而实际上是一些商业广告,你点击之后才发现上当了;其二,是“消费红包”,其本质是诱导消费,说是“购物权”“抵扣券”,需要购买价值多少的商品才能够使用;其三,是“诈骗红包”,实际上是不法人员专门用来诈骗的;其四,是“盗窃红包”,这些红包也真的会给予一定的资金,少则几毛钱,多则几块钱,点击者看似获得了红包,却将个人信息泄露了。小心“网络红包”欺诈,需要我们自己“不被红包的浮云遮望眼”,要多些理智的心态,切莫为了领取红包就不假思索胡乱点击。当然,对于隐患重重的“网络红包”,还需要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借助大数据分析,借助网络监管将“问题红包”“隐患红包”驱赶出“网络红包”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