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解冻 雪化为雨
立春十五天后,便是雨水。立春和雨水都是农历正月的节气,立春为节,雨水为气。
何为雨水?顾名思义,雨水是反映正月中旬至月底的气候变化及降水现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雨水的降临,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春天来了,东风解冻,雪化为雨。
乍暖还寒 注意保暖
天气回暖后,人体的阳气开始向外开泄,这时候皮肤毛孔张开,风寒之邪便易入侵。再加上雨水期间乍暖还寒,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大,如不注意保暖,抵抗力差的人,极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如果再考虑气候变异的因素,雨水期间更应小心。对气候变异与疾病的关系,《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运六气”理论已有所论述。
按照“五运六气”理论,2020庚子年1月20日(大寒)到3月20日(春分)这段时间,是全年的“初之气”,这段时间会呈现风、寒、燥、火四气“交战”的现象,尤其是风、寒二气,异常猛烈。
故《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云:“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因地气变迁,“太阳寒水”之气开始散布,气候寒冷,本想出穴的虫类又蛰伏躲藏起来,河水凝结成冰,寒霜再次下降。正因如此,《黄帝内经》提醒人们,应注意起居周密,尽量少出门。
疫情尚在 严加防范
根据《黄帝内经》,子年的大寒至春分出现天气异常寒冷的现象颇为常见,而今年的气候也出现了“倒春寒”的迹象。在雨水到来之前,南方多地阴雨天来袭,气温骤降,风雨交加,而且降温的不只是南方,全国都在降温。雨水之后,“倒春寒”会不会持续下去现在还很难预料。这种气候变化,更易引发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更紧迫的是,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季节性流感的威胁。在此关键时期,广大市民应该在防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把流感也一起预防了。除坚持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外,还须防寒保暖,随时留意天气变化,让风寒无隙可乘。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