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时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3月3日 星期

和中学生聊聊这场疫情


这可能是孩子们人生中最特殊的一个假期,那么多真实的人物、故事正在涌现。选什么角度讲给中学生听?这里,一些知名学者、特级教师分享他们最想和中学生们交流的角度。

在逆境中寻找希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认为,和中学生可以交流三个问题:要树立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信念;什么是“共同体”;什么是“知行合一”。

在蒋昌建看来,一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社会的发展一样,不可能一直是顺境,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这恰恰是磨炼我们的意志、检视我们的能力、体现责任担当的机会。

如果在疫情中,我们怀着侥幸的心理去寻找“摆脱”疫情的机会,比如,总觉得偶尔出一趟门好像没什么关系,不用戴口罩了。说不定,抱有侥幸的你,就会遭遇更大的难题。

什么是“共同体”?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人类社会,都是共同体。在家庭和学校之外,如果我们主动维护好了“社区”这个共同体,未来,我们才有可能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什么是“知行合一”?蒋昌建说,疫情考验我们的,是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家庭、学校、社会教给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当疫情到来,这些知识能不能转化为实践,如何转化,就非常关键。在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蒋昌建希望同学们注意以科学素养,来甄别纷繁复杂的信息。

人类真的能掌控一切吗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吴冠军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跟同学们讲讲,什么是真正的辩证思维。

任何坏消息背后都有好消息。在病毒传播的坏消息中,也能看到不少潜在的好消息。比如,我们尝试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如此大范围的线上办公,第一次全国性地开展各种线上教学……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去探索危机背后的新机会。

这次疫情,把人们拉进了一场跨学科的集体学习。它不是有固定时长的一堂课,也不是某个老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这次的学习是在每一天,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里。我们所有人都拥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最前沿的科学家们一起,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一点点揭开那些关于病毒的未知。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自己和这个星球其他存在的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越来越自信,认为可以征服一切,慢慢活成了人类中心主义。是不是可以借助这次危机,思考人类应该怎样在这个星球上展开我们的生活,并与其他物种和谐相处,是吴冠军提出的思考题。

怎样通过沟通达成共识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史学者沈辛成希望和同学们聊聊疾病史。沈辛成说,回顾霍乱、鼠疫等历史上重大的传染病,不难发现,现在和过去的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人和疾病、病毒细菌、和各种致病体的抗争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说,这次危机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接受一种新的可能性。

这个假期,同学们都闷在家里,但也给了大家一次难得的机会,近距离地看到父母、祖父母的生活是怎样展开的,他们每天听到、看到的信息从哪里来,和我们的认知差距有多大。面对一个和你那么不同的长辈,怎样通过沟通去达成共识?怎样用自己的科学素养去影响他们?在沈辛成看来,学会和长辈沟通,是值得每个人认真学习的一堂课。

沈辛成认为,我们在认知科学统计数字的同时,也要看到、想到数字背后的人。如今,每天早上醒来,很多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浏览新增病例的数值变化。这些数字除了统计意义之外,对每个具体数字背后的家庭、个体来说都意义重大。沈辛成认为,对教育而言,能否把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还原出来,把它们说得生动、有人情味,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对抗疫病,非常重要。据《解放日报》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