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一生的开国上将王震,幼年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自谦为“粗人”,但他一直喜欢读书,非常敬重、推崇知识分子。在他的众多知识分子朋友中,张振汉是与他“不打不相识”的一位。
1935年,王震任红六军团政委,张振汉是国民党军中将纵队司令兼41师师长,两人在战场上不期而遇。张振汉带着“王牌”41师咬着红军从洪湖一直跟到鄂西,放言“活捉贺龙”。然而,6月12日,他和41师却被贺龙、王震等指挥的红二、六军团包围在鄂西咸丰县的忠堡地区,成了红军的俘虏。
张振汉是保定军校炮科毕业的高材生,是个博学多识的军人。王震对他高看一眼,在行军打仗间隙,经常跟他谈红军的宗旨和信仰,谈他战败的原因,帮助他消除不服气、抵触的情绪。渐渐地,两人的关系融洽起来。王震说:“张先生,我知道你带兵很有一套,你跟我当个观察员如何?”张答应后,王震把他带在身边。对他的意见,王震认为可行的,就立即采纳。
1935年8月,红二、六军团回师根据地休整,开办红军学校,但缺少教员。王震和萧克商量,安排张振汉担任教员。张振汉用自己同红军打仗的战例,将深奥的军事理论阐述得通俗易懂,受到学员的欢迎。王震一有空就去听张振汉授课,称赞他是红军学校水平最高的教员。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准备长征,张振汉也跟着加入了这个伟大征程。张振汉跟随红军到达陕北,不仅完成了肢体上的长征,而且完成了心灵上的长征,他从共产党和红军身上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后来,张振汉被安排到红军大学任教,王震托人买了一套《二十四史》送给他。原来在长征中,一次夜间急行军,张振汉驮在骡子背上的书箱坠入深涧,其中有他最为心爱的《二十四史》,他惋惜不已。王震一直记挂在心。
1937年,毛泽东在枣园接见张振汉,动员他回蒋管区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于是,张振汉现身说法向国民党高官做统战工作,后为长沙和平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