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放
4月20日上午,市民牛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微信群里买的10个粽子,没想到出现了质量问题,且难以解决。
大约一周前,在一个微信群里,牛女士看到有人在卖纯手工粽子、馄饨和手抓饼。看着卖方发的图片,她觉得挺好的,就花30元钱买了10个粽子。当天下午,卖家就把粽子送到了牛女士所在的市区祁山路的一个小区。一收到粽子,牛女士就将其放进了冰箱的冷冻室。没想到,第二天牛女士蒸粽子吃时,感觉粽子有馊味。
“我感觉,要么是粽子放的时间长了,要么是米泡的时间长了,才会有那种变质的馊味。”牛女士说,当她把粽子的问题告诉卖家时,对方一口否认是他的粽子有问题,说是牛女士没有保存好的原因。后来,牛女士多次与卖家交涉,但卖家始终不肯让步,不愿进行补偿。
最后,卖家干脆就不再理会牛女士,并将牛女士的微信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