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时请父母品尝
子女要细心地了解父母的口味,平日里多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菜肴。菜快做好时,不妨邀请父母品尝,吃饭时多给父母夹菜。
出门时挽着父母手臂
跟父母一起出门,子女可挽着父母的手臂,以便感知父母的步伐节奏。即使父母腿脚较灵活,这一举动也会让他们感到子女的贴心,获得安慰。
给父母一个拥抱
平时回家,建议子女主动给父母一个拥抱,但要给他们一个适应过程。比较保守的父母不好意思接受,子女可多表达几次就可以了。
休闲时为父母捶捶背
不少老人颈椎、腰椎不好,回家后不妨主动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同时唠唠家常。这种贴心的尽孝方式老人很受用。
因此,子女要坚持对父母表达爱,他们便会渐渐敞开心扉,变得开朗起来。据《银川晚报》
1
2
■延伸阅读
老人如何提升幸福感
1.经常感恩。研究发现,知恩图报、经常感恩的老人生活质量更高,寿命更长。经常写感谢信、参加公益活动和送小礼物等感恩之举带来的幸福感,可持续至少一个月。
2.不爱记仇。遇事豁达,善于用更快乐的记忆覆盖不好记忆的老人,幸福指数更高。与过去“和解”,就不会让不良情绪破坏现在和未来的好心情和好生活。
3.重视人际关系。家人和社会的支持是幸福快乐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得到家人、朋友的信任和尊重,经常聚会的老人幸福感更强。
4.每天写日记。研究发现,每天花几分钟写下生活中美好事情的老人,性格更阳光。即便某一天过得有点糟糕,也应找些积极的事情写进日记,这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5.不断创新。善于利用特长,不断创新的老人,幸福感持续时间更长。比如,爱艺术创作的老人参加艺术作品展等,都能提升幸福感。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