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5月9日 星期

俄胜利日阅兵的前世今生


4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无论如何都将隆重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5月9日将举行空中阅兵。

无论在苏联时代,还是在如今的俄罗斯,胜利日阅兵都承载着俄罗斯民族的光荣与梦想。苏联军民在战胜法西斯过程中表现出的爱国热情、坚韧意志和英勇牺牲精神,已成为俄罗斯人民心中永远的精神丰碑。

米-24直升机编队参加胜利日空中阅兵彩排。

隆重庆祝胜利日的传统源自苏联时期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将5月9日确定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鉴于当时苏军主力仍在欧洲前线,庆祝胜利的阅兵式于6月24日才在红场举行。苏联红军把缴获的200余面纳粹军旗置于列宁墓前,一展赫赫军威,将阅兵式推向高潮。

二战结束后,因忙于国家重建,加之红场上每年保持着“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月革命两次纪念日阅兵,苏联很长时期内未举行胜利日阅兵。直到1965年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之际,苏联官方才正式确定,以胜利日阅兵取代“五一”国际劳动节阅兵。“胜利旗”(插上法西斯德国国会大厦的苏军第150师军旗)引导滚滚钢铁洪流的胜利日阅兵,从此成为固定活动,延续到1990年。

1

2

1995年通过永久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法令

苏联解体后,考虑到胜利日阅兵有助于俄罗斯重新凝聚民族精神、推动国家复兴,俄国家杜马于1995年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通过有关永久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法令,规定每年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全国放假。每年的这一天举行阅兵式的传统由此固定下来。

这一年,刚恢复的胜利日阅兵未展示重型装备,还特意分成两部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卫国战争老兵纪念游行,以及在莫斯科俯首山胜利广场举行的俄军现役官兵检阅式。由于当时俄罗斯一直试图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直到2007年,俄胜利日阅兵式上都尽量淡化“火药味”,只安排徒步方队参加。

2008年是转折之年。面对北约无节制东扩和独联体国家接踵爆发“颜色革命”的现实,国力回升的俄罗斯在这年的胜利日阅兵上回归了“重型装备上红场”的传统,也向西方发出了“以斗争促缓和”的信号。

2010年是俄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俄罗斯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全境同步阅兵”活动,俄境内横跨10余个时区的18个城市,统一在莫斯科时间10时开始阅兵式。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一些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活动,美国、英国、法国、波兰等北约国家的军队也应邀亮相红场受阅。

胜利日阅兵传承俄罗斯民族的光荣、自豪与梦想

多年来,胜利日阅兵的规格都根据年份而定。“逢五”“逢十”的“大年”阅兵,俄常会邀请各大国政要首脑,且参阅装备和军队规模一般会是“小年”的两倍。但是,这样的惯例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之中无法保持一成不变。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遭遇西方围堵,遂在这个原本属于“小年”的胜利日举行了冷战后规模空前的阅兵。

近年来,美西方愈发刻意淡化苏联在消灭纳粹德国中的作用,波兰、乌克兰等国甚至质疑卫国战争的正义性,这使得胜利日阅兵已不只是俄凝聚民族精神的平台,也成为其重新划分“朋友圈”的试金石,乃至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争夺国际话语权的角力场。

2015年,美、英、法、德等西方大国首脑悉数缺席了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但当年的胜利日阅兵规模较2014年更大,仅在红场受阅的官兵就达1.5万多人,包括“亚尔斯”洲际导弹、T-14“阿玛塔”坦克、“台风”装甲车在内的一众新锐装备也在红场首次亮相,俄空军总司令邦达列夫上将更是亲自驾驶图-160战略轰炸机打头阵飞过红场。

此后几年,俄罗斯胜利日阅兵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其中一大亮点是,众多曾在叙利亚作战的将士和装备纷纷亮相,在展示俄军事改革新成就的同时,也传承着俄罗斯民族的光荣、自豪与梦想。据《解放军报》

3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