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60多岁的吴永刚住在文化路南段一小区,是这里闻名的“社区艺术家”。吴永刚有工艺美术的基础,会雕塑,会画画,心灵手巧。疫情期间,他制作了几件生动的泥塑,还绘制了一些卷轴画。
5月9日上午,吴永刚盘腿坐在床上,对着墙上挂着的卷轴画进行修改。这幅画中央有一棵松树巍然挺立,边上有草坪、仙鹤和和平鸽等,画面左上角写着“灾后重生”四个字。
“这幅画主要想表达全国上下一致抗击新冠肺炎的情景。松树上有一个伤疤,表示遭遇病毒的侵袭,刚刚升起的太阳、仙鹤、和平鸽以及草坪,表示疾病已经得到控制,大地又回春。”吴永刚说,绘画水平有限,画面效果还不太理想,一直在进行调整,想通过这样一幅风景画,来表达心中的期盼。
记者看到,吴永刚卧室里的墙壁上挂了不少画,小方桌上摆放着几尊泥塑作品,这都是他在疫情期间所做。
吴永刚说,这些泥塑展现的是小时候的一些情景。“人物的穿着打扮,都是我小时候那个年代的样子,有的是家里老人讲过的故事中的人物,这些人物造型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利用这段时间,我用泥塑的形式把他们进行还原。”吴永刚告诉记者,泥塑中有小脚女人,她们身着旗袍,梳着高发髻,裹着小脚,有的面带喜色,有的是满脸愁容,体现的是新旧时代的对比。
吴永刚制作雕塑使用的工具原料都很简单,基本上是顺手拈来。刚刚制作的泥塑原料就是普通的黄泥掺了一些卫生纸。“将纸和黄泥一起捣碎后,黄泥不会发生龟裂。一些大型的泥塑,里面掺有麦秸秆和黄麻纤维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吴永刚说,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当一个作品在脑海里出现后,就会想办法去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