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6月16日 星期

“海斗一号”探索万米海底


6月8日,我国首台作业型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载誉归来。“海斗一号”此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填补了我国万米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跨入可覆盖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时代。

A

首秀惊艳完美收官

身长3.8米,鲜红明黄的鱼形外壳颜色靓丽,搭载着全海深电动机械手、高清摄像机……游弋于碧海间,“海斗一号”灵动矫健。

“海斗一号”是由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支持,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国内十余家优势单位共同研制的我国首台作业型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

自2016年7月项目启动后,“海斗一号”历经两年半的关键技术攻关与测试验证,完成了实验室总装联调、水池试验、千岛湖湖试和4500米阶段性海试等过程。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科考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于4月23日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赴马里亚纳海沟执行TS-17深渊科考航次任务。

5月9日,在超4级海况下,“海斗一号”迎来了万米“首秀”,在深度为10884米海底完美软着陆,完成了高清视频探测深渊海底及底栖生物,实现了机械手触发采集万米海底水样、机械手抓取插管进行海底沉积物取样等全部作业内容,遥控抛载上浮,安全回收。

5月26日,“海斗一号”第四次奔向万米海底,在挑战者深渊10863米的北坡区域着底,高清摄像观测到周边类似岩石状的海底凸起。利用机械手,完成了采水样、布放标志物、沉积物取样和岩石状物体的抓取,完成作业任务后安全上浮回收,此次万米海试和应用完美收官。

“海斗一号”

B

四次下潜创造多项第一

本次科考任务中,“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了4次万米下潜,创造了我国潜水器领域多项第一。

“海斗一号”在国内首次利用全海深高精度声学定位技术和机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完成了对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最深区域的巡航探测与高精度深度测量,获取了完整的全海深剖面与深渊海底的温盐深、深度剖面洋流变化等数据,为研究深渊水团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深渊底层洋流结构等,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海斗一号”利用其搭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机械手,完成多次万米深渊坐底作业,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七功能电动机械手完成了深渊海底样品抓取、沉积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水样采集等科考作业,获得深渊专属性物理、化学、地质及生物数据。

同时,“海斗一号”利用搭载的高清摄像系统,获取了不同作业点的深渊海底地质环境、深渊底栖生物运动、海沟典型地质环境变化等影像资料,为我国深入研究和探索深渊地质环境特点和生物演化机制提供了宝贵素材。

“海斗一号”的研制成功,是我国海洋技术装备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跨入了一个可覆盖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时代。据《江苏科技报》

人类从未停止对海洋的探索

最早的深海生物科考是1818年英国在北极海域1464米处采集到1种棘皮动物。

开启现代科学海洋考察的是1872~1876年“挑战者号”科考船远征。“挑战者”号航行近7万海里,共进行了492次深海探通、133次海底挖掘、151次开阔水域拖网和263次连续水温观测,并发现约4700种新的海洋生物。“挑战者”号远征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真正海洋巡航的科学考察。

20世纪20年代,人类开始研制现代潜水器,向海洋更深处发起挑战。1934年,美国潜水器潜入914米深度,是人类第一次深海生物观察。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阿尔文”号为代表的第二代潜水器得到发展。“阿尔文”号下潜深度3658米,它曾在地中海850米深海底找到一颗遗失的氢弹,也成功地探索了沉睡多年的“泰坦尼克”号,是世界上潜水次数最多的潜水器。

2012年12月,我国“蛟龙”号搭载3名潜航员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7062米,创下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潜深纪录。

大洋钻探计划始于1966年。海底热泉则在1977年由约翰·科里斯和罗伯·巴拉德搭乘“阿尔文”号发现。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将大型电脑应用于海洋科考,对海洋条件进行数值计算,同时广泛地设置海洋浮标,以取得更完整的观测资料。晚综

■相关链接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