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7月9日 星期

语文:结构难度稳定 利于学生发挥


□本报记者 尹晓玉

7月7日上午,随着铃声响起,2020年高考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语文考试题目,尤其是作文,一经发布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记者采访了漯河高中语文备课组组长邓彩霞,为广大考生进行语文试卷分析。

邓彩霞认为,在内容上,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孝”,紧贴学生个人成长,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期的“孝”。实用类文本聚焦国家当下的“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展现了国家在疫情影响下发展经济的决心和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中展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篆刻艺术发展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文题目更是通过历史故事,折射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材料涉及的几个人物,在“人才”问题上都体现了“以国为重”的家国意识。他们都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家国命运中去,正是高考作文“以德树人”的体现。这些考试内容都体现了当下“铸魂育人”的教育追求。

在考察方式上,今年试题中很多题目以情境任务为试题载体,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9题,从题干给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定义,设定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去梳理小说情节并分析其效果,在思考、运用中获取新知。

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凸显高考应用性考查的要求。其实在课本中,和这个作文题目相关的课内篇目有很多,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晋灵公不君》等篇目都或多或少与这个话题有关。“这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引导。引导我们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整体阅读训练,重视逻辑思维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并能清晰表达的人。”邓彩霞说。

“总体来说,今年的语文试卷坚持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体现了铸魂育人、落实改革、保持稳定的特征。”邓彩霞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