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7月13日 星期

郑和下西洋带回长颈鹿


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日,南京,永乐帝率文武百官出奉天门,早有一头怪兽等在承天门外,由西洋渡海归来的郑和,从麻林国得到一头名叫“基林”的怪兽,该兽外形似鹿,头生肉角,它不鸣也不叫,站在地上东张西望。

这头怪兽与中国典籍中记载的麒麟极为相似,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便是麒麟,举国震动,臣民围观者如堵,各自欢喜赞叹不止。热闹场景正如沈度的颂诗所描述的“臣民集观,欣喜倍万”,有诗赞曰:“西南之诹,大海之浒,实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红云紫雾,趾不践物,游必择土,舒舒徐徐,动循矩度,聆其和呜,音协钟吕,仁哉兹兽,旷古一遇,照其神灵,登于天府。”

郑和的船队到了东非,带回殊方异域的珍宝和异兽,真是古来未有的奇遇,当他们发现长颈鹿的外观与中国古籍中描述的麒麟太过吻合,当地的索马里语称之为“基林”(Giri),发音与麒麟非常相近,只是脖子稍嫌长了些,但这可以忽略不计。最有说服力的,是长颈鹿头上的肉角,在历代道德家的眼中,肉角也是麒麟的一种美德,所谓“设武备而不为害”,这更使郑和相信古人所言不虚。随郑和船队出航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一书中记下了他所见的麒麟:“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骑。头上有两肉角,在耳边。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饼。”不难看出,所谓的麒麟即长颈鹿。

据说郑和带回两头长颈鹿,其中有一头受到惊吓,死在船上。

《明人画麒麟图沈度颂》资料图片

本版稿件综合自学习强国、人民论坛网、《北京晚报》、中新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