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级小学生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引发社会关注。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基因
研究
”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存疑 奖项被撤销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此次引起关注的这名小学生就读于昆明市某小学六年级,参赛项目简介称:利用了高原适应与肿瘤细胞适应的相似性,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比较分析了高原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
云南一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名小学生的参赛项目至少要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独立操作。
相关实验记录显示,2018年1月6日,该同学在指导教师、盘龙小区教师的带领下,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老师们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该同学的实验记录显示:
2018年1月9日,“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2018年1月13日,“了解PCR技术的原理,知道……概念,大概了解为何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一所985大学在读博士生李玲表示,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刚开始他连基因是什么都不清楚,“连基因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朋友,怎么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直接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7月13日发表声明称,获奖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记者查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现,这位家长的研究方向与参赛项目几乎完全一致。
7月15日晚上,涉事小学生的父亲——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某某在科学网发布道歉信称,他过度参与了该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7月15日晚间,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7月15日在官网表示,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如发现违反大赛规则问题,将依规严肃处理。
1
2
继“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事件后,更多关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研究进入大众视野,其中包括两名小学生的“喝茶抗癌”项目,有网友指出该项目同样超过小学生能力范围。
“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和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共同研究的成果,该项目用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在裸鼠身上做对照实验,最后证明绿茶提取物儿茶酚EGCG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官网公布的两张研究相关照片显示,研究设置三个组别,分别为1-对照组、2-EGCG、3-阿霉素,并摆出三组的裸鼠及摘取的肿瘤照片。
有网友指出,此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并质疑“这么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
“小鼠成果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
该项目简介中提到:许多专家表示喝茶可以预防癌症,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本项目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索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的抗肿瘤效果,并研究如何在实验动物中证明喝茶能防癌,从而去验证喝茶可以抗癌这一说法。
“实验验证多喝茶能防癌、抗癌,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大家要多喝茶哦,有益身体健康!”项目简介中写道。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该研究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归属于小学组,指导教师为王茜、熊曳。同时,该项目获得第33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
就此,武汉市科协7月16日回应记者称,已获悉此事,并已介入调查。
记者联系该项目研究学生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该校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还不太清楚此事,学校已放假,负责该领域的老师目前不在学校。
昆明市六年级小学生的实验记录。
大赛官网展示的武汉市两名小学生的研究实验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