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8月11日下午,记者在郾城区新店镇张店村见到刚下班回家的宁喜玲。看着家中新建的两层小楼,她感慨万千。宁喜玲做梦都没有想到,短短四年时间,她家不但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收入还翻了近十倍,从曾经的危房住进了小洋房。
54岁的宁喜玲家中共有4口人,婆婆已80多岁,两个儿子一个参加工作,一个还在读高中。2008年宁喜玲丈夫因病去世,家中也欠下巨债。
宁喜玲很勤劳,农忙时种地,闲下来时打零工。但除去孩子的学费和一家的花销,一年忙到头手里也没有结余,住的三间瓦房早已成了危房却没有钱修缮。“我这人就是喜欢干,只要不闲着,日子总会越过越好。”宁喜玲说,2014年她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7月,不甘现状的宁喜玲有了承包土地搞种植的想法。想法有了,没有资金怎么办?这让她心里没底。宁喜玲就把自己的想法反映给村“两委”干部。经过协调,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她贷到了3万元的贷款,加上借来的3万元,宁喜玲承包了村里6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优质小麦。
为减轻宁喜玲家的经济负担,60亩地所用的麦种及化肥都是驻村第一书记崔广才协调厂家直发的,价格也优惠不少,还为宁喜玲提供耕种技术及管理方法。有了村里的支持,宁喜玲也干劲儿十足,只要地里没农活,她就在附近打零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2018年6月,宁喜玲承包的土地喜获丰收,平均亩产750公斤,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加上打零工的收入,年纯收入达4万多元,顺利脱贫。2019年底,宁喜玲又将家里的三间瓦房拆掉建起了两层小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也是享受到了扶贫的好政策,靠种地把房子盖起来了。人只要不懒,只要能干,困难都会过去。”宁喜玲说,她希望小儿子毕业后能去当兵,多为国家做些贡献。
宁喜玲家新建的两层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