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哲
遇上一本好书,总会让人欲罢不能、不忍离手,像一位久未联络但心灵相通的知己,又如一位知你懂你的长者,悄然登门,与你促膝长谈。让人惊喜之余,又觉醍醐灌顶,思路瞬间开阔,有春风拂面之惬意。在与一本好书相处的过程中,总是让人忘却时间的脚步,只愿沉浸其中,静享美妙的时光。
美国作家温迪·莫格尔所著的《放下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一位知己、一位长者,这就是它带给我的感受。本书以幽默生动的语言总结了犹太人在接纳、尊敬、感恩、人格、家务、饮食、自律、时间管理八个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文笔优美,令人掩卷沉思。
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各行业的优秀人才,很大一部分出自犹太民族,如爱因斯坦、杜拉克、弗罗伊德、门德尔颂、毕加索……美国亿万富翁中有2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20%是犹太人。
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行动手册,更向我们提供了如何看待世界、看待生活和家庭的全新思路和方法。本书在全球流传甚广,是影响全球百万家庭、造就卓越人才的教育方法之一。
该书着力讲述了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运用最睿智的方式教养孩子。全书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的篇章,即中庸、庆祝和祝胜之道,译成我们易理解的话是指差不多就好、珍惜与感恩、底线原则,这三个篇章与文章结尾中所述的“三分之一的关爱、三分之一的袖手旁观、三分之一的律法”又有相通之意。
这几年,我为人母、为人师,这本书中有太多需要我学习并自我检讨的地方,不仅如此,文中还提供了面对不同困境的多种思路与解决之道,从而促使读者思考、行动。例如,为人父母该如何帮助、引导孩子成长为他自己,构建良好的人格,为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打好基础,细细品读,文中的观点让我在面对困惑时豁然开朗。
我习惯一边读书一边结合自身的经历品味其中的道理,它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思维冲击,合上书的那一刻,我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一片旷野,我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些记忆深刻的文字一行行钻进我的脑袋里,畅快淋漓……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和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总是对教育类书籍有很大的兴致。一方面自我学习提升;另一方面,希望能在生活、工作中加以运用,起到些许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放下孩子》这本书中的诸多观点,正是需要我学习、实践和反思的。
正如它的书名——“放下孩子”,这四个字实在太切合当下的家庭观、教育观。现在,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家几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很常见,一些家长甚至把“一切都是为了你”当作口头禅挂在嘴边,更甚者,让孩子在溺爱中长成“熊孩子”而不自知。与此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不便,家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对孩子的教育极为不利。
读完《放下孩子》这本书,我不由地陷入沉思。是时候让自己的心跳稍稍舒缓一点了吧?也该去试试“差不多好”原则了,不要让自己“不经意”间流露的焦虑给孩子们带去很大的压力,孩子们的内心是那么单纯、柔软且敏感,他们会准确地捕捉到你的任何“不经意”呀!这一点是多么需要父母和老师的警醒。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每位为人父母、为人师者,要做的是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和信念,不要被短期的、微小的困顿所干扰。
《放下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
温迪·莫格尔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