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在市区东大街,有一对互敬互爱的老夫妻,他们相濡以沫58年,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他们就是八旬老人王福长和张秀花。9月14日,记者采访了这对夫妻。
历经风雨同甘共苦
“俺老头可是个模范丈夫。”提起丈夫王福长,张秀花忍不住夸赞起来,“早上他四五点起来,先给我全身按摩一遍,再去河堤锻炼,锻炼回来再做饭。俺家都是他做饭,我都不用操心。” 今年80岁的王福长和82岁的张秀花相识于20世纪60年代。张秀花的老家在召陵区归村,经人介绍认识了王福长。两人见面后都十分满意,不久便结了婚。“那时候条件不好,结婚很简单,我带一身换洗衣服就嫁过来了。”张秀花说。 婚后,小两口的感情很好,很快便有了爱情的结晶。家中生活条件并不好,王福长在单位努力工作,张秀花就在家里干活补贴家用。“那时候他在铁路派出所工作,一个月工资才37块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就在家边带孩子边干活挣钱。”张秀花说,她跟着公公帮别人碾谷子、磨面挣点钱,十分辛苦。后来,王福长到漯河一家工厂上班,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帮忙照顾家庭。“那时候日子苦,家里条件不好,我啥活儿都干,分拣猪鬃、挽毯子穗、卖冰糕、抬沙包……这些我都干过。”回忆起当时的生活,张秀花的声音有些哽咽,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她用柔弱的肩膀和丈夫相互扶持,共同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虽然生活坎坷,但夫妻俩和和睦睦,没有红过脸。
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孩子们成家立业后,夫妻俩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张秀花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卖衣服。她常常坐车从西平把成包的货物运到漯河,为了省钱,她自己扛着货物从车站背回家。没钱买三轮车,她就推着小推车到各地赶集卖衣服。“那时候到哪儿赶集都是推车步行去,鞋都磨破了。他忙活家里的事,我去外面出摊卖衣服,要是出摊的地方离家近,他就去帮忙,到饭点做好饭给我送去;要是远了,我就自己带点干粮,凑合着吃点。”张秀花说。慢慢地,他们挣到一点钱,又添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就这样,一干就是十几年。几年前,张秀花不小心脚踝受了伤,才停了生意在家休养。 如今,两个儿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家里热热闹闹,孩子们也十分孝顺。老两口每天去河堤锻炼身体,和邻里唠唠家常,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家里条件不好,这些年她也吃了不少苦,她真是特别能干。”王福长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他要多照顾妻子,和妻子携手共度幸福的晚年生活。风雨同舟几十载,他们彼此扶持,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他们相濡以沫,真实演绎了“最浪漫的事”。
王福长和张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