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漯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3月1日实施以来,市卫健委上下联动,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紧扣行业特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1月12日,记者分别走访了市二院和市六院,感受这一成果带来的变化。 11月12日上午,在市二院门诊大厅,各个窗口前的办事人员都自觉排队,有序办理相关业务。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在大厅的每个角落,积极为有需要的患者及家属提供帮助,为患者顺利就医提供便利。
“谢谢你们!我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每次来这里看病,志愿者都跑前跑后地帮忙。现在医院的服务真好!”今年60多岁的周大爷感慨道。 随后,记者来到市六院,在门口的显眼位置看到摆放着《条例》的宣传版面,上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相关内容。
“您好!请问去做什么检查?”当天上午,在市六院大厅内,志愿者看到一名家属用轮椅吃力地推着一位老人,主动上前帮忙、引路。 记者采访了解到,医院内营造的文明、有序的就医环境离不开市卫健委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市卫健委全方位、多途径、近距离扩大《条例》的学习宣传,指导各个医院并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做到了创建的常态长效化落实;强化窗口单位扎实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提高本系统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能力,结合特殊疫情时期开展向援鄂、援疆医护人员学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强力推进医院窗口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融洽医患关系提升服务水平;狠抓窗口单位内外环境管控,突出整治医院全面禁烟的执行情况,创建‘无烟医院’;切实端正窗口单位志愿者服务态度,必须做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爱病人、奉献社会。”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朝文表示,下一步,市卫健委将结合漯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后的常态长效化机制,创新多种手段,组织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做到人人创建、创建惠民,更好地让卫生健康行业服务群众,让老百姓在实际生活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努力为文明健康漯河书写新篇章。
在市二院门诊大厅学雷锋志愿服务台,志愿者为前来就医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