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

李海霞:带动身边人一起做公益


□本报记者 朱 红

通 讯 员 田龙飞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今年43岁的李海霞一贯坚持的人生信条。11月11日,记者采访了李海霞。

李海霞从小家境并不富裕。1991年,她考上了许昌商校,199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我市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其间,李海霞干过接线员、送货员、配送分拣员、仓库保管员等,直到现在担任漯河市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主任。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兢兢业业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并发自内心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2012年6月,下岗职工唐女士的女儿上课时突然晕倒,经医院检查是先天性脑瘤。唐女士是单亲家庭,家里一贫如洗。唐女士给李海霞打电话向她求助,李海霞当即赶到医院,联系北京的脑科专家为其女儿看病。

2015年3月的一个夜晚,工作了一天的李海霞正准备休息,手机突然响了,刚接通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绝望的哭泣声:“有人跟我说你是好心人,快救救我丈夫吧!”

打电话的是孙女士,她的丈夫患了尿毒症,需要近50万元的换肾手术费。在求助网络筹款平台后,还差两万多元没凑齐。李海霞第二天一大早便带上现金,驱车百里送到了素不相识的孙女士手里。其丈夫康复出院后,时刻牢记李海霞的无私大爱,夫妻俩受李海霞的影响,帮助了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6年,“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启动后,李海霞看到《漯河日报·晚报版》刊登的一名叫付嘉文的女孩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可是6000元的学费让这个贫困家庭一筹莫展,遂即从工资卡里取出6000元送到了付嘉文家里。

2019年,“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启动后,李海霞又拿出1万元,资助了几名大学生。

如今,李海霞影响了身边一大批人跟随她做公益事业。“物流中心慈善爱心团队”于2016年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有成员50多人,4年来共救助困难职工、群众80余人(次),捐助物资约10万元。

友善如公民德行的阳光,它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带动身边人一起做公益的李海霞就是我市众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