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凯
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虽然是一本历史书,却没有历史书的艰涩味道,他以史料为基础,以史料中的轶闻趣事为依托,以带有文学性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
一般的历史书重在沿着时间线叙述大量丰富的史料,而《万历十五年》却是以明代几位位高权重的人物为主线,慢慢发散出整个明朝国运由盛转衰的必然性。全书分为七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角,这些主角的选择又涉及社会不同的阶层,构成明代中晚期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在这些人物中,既有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又有权倾一时的重臣张居正;既写了官员海瑞,又写了身为布衣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既描述了奉行中庸实用之道的首辅申时行,又写了文武双全的将领戚继光。这些人物彼此交缠,关系错综复杂,彼此利用又互相牵制,凸显出明代社会文官制度桎梏臃肿、效率低下的特点,也从侧面显示出明代走向衰亡的必然之路。
毫无疑问,书中的几个人物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一生都带有一种悲剧色彩——或是被规矩束缚,或是被潜规则桎梏。他们苦苦挣扎,却无法摆脱世俗给予他们的牢笼。
万历皇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立储这个问题上一直不能如愿,在与群臣争斗了数十年之后最终屈服,这种屈服表面上是向群臣屈服,实际是在向体制屈服;又如戚继光,为了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离,最终逃脱不了现实,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在书中,所有人物的个人理想、价值在那个大时代里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而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湮灭。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
作者在全文中,以深厚的史学素养和远见卓识,用大胆、平实的笔触评说明史,进而评述中国的历史。他在这本史著中赋予历史真实鲜活的面容,不仅可以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读后不仅可以从中品味个人的人生酸楚,还会发现隐藏于表面背后的历史积淀。用这种方式撰写历史,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往昔客观历史的记忆,还能给人现实意义的启迪。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