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3月29日 星期

赵秀玲:把公婆当亲生父母孝敬

饭做好了,赵秀玲先盛一碗端给婆婆。

□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在市区交通路南段的闫庄信用社家属院,你问赵秀玲家在哪儿,谁都能给你指指她家的门。

“大爷好!咱小区的赵秀玲你认识吗?”“秀玲呀,认识,咋会不认识哩,就是老刘家的儿媳妇,那可是个好闺女。”在家属院里提起赵秀玲,大家都赞不绝口。

3月27日中午,记者来到她家,见赵秀玲正给婆婆端刚做好的午饭。

把公婆当亲生父母

今年48岁的赵秀玲曾是一名下岗工人,圆圆的脸蛋儿留着齐耳短发,说起话来微微笑,慢声细语,第一眼看上去就是随和、乐观、可亲的人。她家在5楼,虽然墙壁有些斑驳,但屋内家具物品摆放整齐,收拾得干干净净,充满温馨的生活气息。

“我明年6月份就90了。”赵秀玲的婆婆刘素梅伸出手指给记者比画着。

一会儿看不见赵秀玲,刘素梅就会不停地找她,找到后就拉着秀玲的手,不停地夸她是个好闺女。

刘素梅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女都很孝顺。自从赵秀玲夫妇下岗后,考虑到其他兄弟姊妹工作忙,赵秀玲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两口的事。

老两口也喜欢在秀玲家待着。老两口和秀玲投缘并非偶然,而是秀玲对待公婆特别孝顺,把老人当亲生父母看待,和老人也谈得来。时间久了,别的儿女来接,刘素梅也不愿意走,说和秀玲过着舒服。

晚上睡在婆婆身旁

公公前几年一直有病,怕晚上照顾不周,赵秀玲就和丈夫刘利军商量,每天晚上由丈夫陪公公睡一个房间。这样一来,公公晚上因为肺部炎症引起咳嗽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刘利军过去拍拍就会减少危险的发生。赵秀玲则和婆婆睡一个房间。后来公公病情加重,住院一年多,赵秀玲每天都去送饭、喂饭、擦身子。每天躺在病床上不运动,公公常常便秘,掏大便的脏活都是秀玲做。其他儿女要求轮流照顾他,但公公觉得不习惯,说喜欢被秀玲照顾。不幸的是,公公最终因病去世,但走的时候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大家都说是孩子们照顾得好,没有让老人受罪。

公公去世后,秀玲怕婆婆一个人晚上孤单,夜间去卫生间不方便,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睡在一个房间。晚上三个人聊天说笑,很是热闹。

每天早上婆婆睁开眼,看不到她就会问:“玲儿呢?玲儿去哪儿了?”

天气好的时候,秀玲就推着婆婆去上河堤公园转转,看看风景。在儿子媳妇的照顾下,婆婆刘素梅过得很舒心。婆媳俩总是有说有笑,感觉越活越年轻。

她说,家和万事兴

赵秀玲告诉记者,当年刚结婚来到这个家,婆婆就很亲她疼她,没把她当外人。有了孩子后,家里的饭都是婆婆做的。周末,婆婆总是想着改善生活,喊他们兄妹妯娌一起吃饭,孩子们一起玩儿,老两口洗洗刷刷做家务,一家人很亲。

“现在婆婆老了,我孝顺她是应该的。”赵秀玲说,婆婆想吃什么,她就想着法做。其他兄弟姊妹都很孝顺,虽然婆婆没和他们一起住,但他们常来看望婆婆。一家人过日子,不图钱多钱少,只要大家互相照顾,互相理解,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过日子就好。

提起赵秀玲,邻居们都说,这样的好媳妇真难找!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用她公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看见俺这个好闺女,病就好了一半’。”一位邻居说。

赵秀玲说:“锅碗瓢勺没有不碰的。人与人相处,要不断磨合。尤其是刚结婚有孩子那阵儿,最容易产生家庭矛盾。但是,只要不计较,就可以家庭和睦。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