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3月29日 星期
本报与《阳泉晚报》联动 失联40多年的舅舅外甥女联系上了
舞阳老人将动身前往山西寻根
■《八旬老人求助 寻找山西亲人》后续

本报讯(记者 郝河庆)“88岁的老父亲和40多年没见的外甥女通电话时,激动得泣不成声……我们已经定下车票,准备在3月31日启程,先去太原和外甥女见面,然后一起去阔别61年的老家寻根。”昨日,张全会同记者联系时连声道谢。至此,经本报和《阳泉晚报》联动,舞阳八旬老人张金得,经受40多年的思亲之苦后,终于圆了寻亲梦。

媒体联动:阳泉记者马家庄寻人

3月23日,本报05版刊发《离家七十多年 老人寻找山西亲人》一文,讲述了舞阳县吴城镇村民张全会求助本报,为今年88岁的父亲张金得寻找山西老家亲人的故事(详见当日报道)。随后,本报记者联系了张金得老家《阳泉晚报》的记者,一起帮老人寻亲。

3月24日上午,《阳泉晚报》记者荆倩、侯节、晋向华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位于平定县冶西镇的马家庄村。“老人所说的家乡,是一个依山而建的纯农业村,村里还保留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房子。”当日下午,荆倩告诉本报记者,当时他们走访的多位村民,都对“张金得”这个名字不熟悉。

荆倩说,他们走访时,村里年纪最长的老人张子玉也在场,但85岁的张子玉对于70多年前的事情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虽然村民对‘张金得’没印象,但是张金得提供的他小时候在‘南头村地主杨昌林(音)家干过活’这一线索,证实他就是马家庄村人。”荆倩告诉记者,听今年71岁的村民张善玉老人说,南头村就在马家庄西南方不远处,也确实有杨昌林这个人,他家的祖宅还在,不过后辈早已不在村里居住了。

柳暗花明:很多人认识“小焕蓉”

张金得还提供了另外一个重要信息:他有一个外甥女叫张玉英,小名“小焕蓉”,多年前迁居太原。荆倩说,本以为希望渺茫,不料一说出“小焕蓉”,村民纷纷说“认识”。

更让荆倩喜出望外的是遇到了75岁的村民陆如祥。陆如祥说,“小焕蓉”跟他是同龄人,曾在村里生活,而且还有亲戚在村里。随后,陆如祥热情地将住在附近的村民陆如贵带到荆倩面前:“小焕蓉”是他的表姑。

陆如贵说,表姑“小焕蓉”一直在太原生活,多年前还有联系,但近几年不怎么走动,仅仅是从亲戚口中得到过她的消息。

“表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前几年还病了一场。”陆如贵没有“小焕蓉”的联系方式,但他试着从其他亲戚那里打听打听。

令人欣喜的是,打了几个电话之后,陆如贵得到了“小焕蓉”的联系方式。

亲人通话:激动得喜极而泣

“我当场拨通了‘小焕蓉’的电话,说明情况后,她的情绪很激动。过了近半个世纪,突然得知失联多年的舅舅还活在世上,并且在寻找自己,‘小焕蓉’哭了,不住地对记者道谢。”荆倩告诉记者,“小焕蓉”今年73岁。自20世纪70年代与张金得失去联系后,她曾写信给舅舅,可是寄出的信件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久而久之,“小焕蓉”对找到舅舅不敢抱太大期望。

随后,荆倩将找到亲人的好消息告诉了本报记者以及张金得老人的儿子张全会。昨日,张全会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和外甥女通电话时的情景:“父亲88岁了,乡音未改。他和表姐‘小焕蓉’通电话时,两人都很激动得哭了,都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联系上。”

张金得老人和外甥女电话相认后,相约一同回马家庄看看,实现寻根祭祖的心愿。马家庄村民纷纷表示欢迎,还请荆倩传话:“都是一家人,回来吃住都方便。”

至此,在本报与《阳泉晚报》两地报人的联动下,张金得老人圆了寻亲梦。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