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3月29日 星期
舞阳农民薛付喜
编写14万字《守望》

薛付喜向记者介绍他的新书。
本报记者 朱 红 摄

本报讯(记者 朱 红)舞阳县莲花镇薛寨村有个公认的“文化人”薛付喜。他爱好写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守望着农村的文化阵地。3月27日,记者了解到,71岁的薛付喜老人,用5年时间编写出《守望》一书,并自己出资印刷,无偿送给亲朋好友。

记者了解到,薛付喜曾编写2800多字的《舞阳颂》,歌颂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为方便孩子识字查字,制作了拼音识字挂历,命名为“挂历字典”;编写《华夏文明传承歌》,涵盖了三字经、二十四孝等内容;编写含800个常用成语的《成语接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成语。此外,倾注他心血的《薛寨村志》,被列入舞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一书。

3月27日,薛付喜老人来到新闻大厦,向记者展示了他新编的《守望》一书。

记者看到,这本书非常厚,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打开一看,记者吃了一惊:整本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抄出来的,并且跟古代书籍一样,是从右往左翻看的。字体工整,条理清晰,看得出编写者付出了很多。

薛付喜爱不释手地拿着书,向记者介绍了该书的内容。

薛付喜说,《守望》共有10章51节,14万多字,250页,内容有家乡美、英雄谱、知识篇、农村谚语、曲艺篇、家乡人文故事、十劝世人、民俗趣谈、华夏文明图解、识字挂历等,把他多年来的各种作品集于一书。

“这本书在以前作品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整理,经过县文化馆老师的指点,变得更加具有可读性,字词更押韵。”薛付喜像抱着自己的婴孩儿一样向记者介绍《守望》。

薛付喜说,《守望》用了他5年时间。其中,他花了半年时间用毛笔抄写:除了白天干活儿,几乎每天晚上都抄写到半夜。

薛付喜告诉记者,包括《守望》在内的所有他的作品,全都是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如《上下五千年》《新华字典》编写的。

“生活中,我不抽好烟,不喝好酒,不打牌,几乎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编书上。家里老伴也支持,我无怨无悔。在编写的过程中,我学习了知识,传承了文化,为社会增添了正能量,为子孙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薛付喜说。

“我爱好这个,所以在查资料、抄写时,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越干越想干,非常有趣。”薛付喜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