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亲子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4月21日 星期

三位辣妈 育儿有方


①4岁的冯梓虔与妈妈武欢一起打扫卫生。

②3岁的小班男生杨熙喆和妈妈王乐一起整理书籍。

③4岁吴林诺的任务是和妈妈崔燕红一起在超市寻找植物种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4月20日,在市区黄山路一家幼儿园举办的助教活动中,记者看到了几位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其乐融融的场景。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们充分释放出活泼的天性,现场笑声朗朗,气氛轻松愉悦。在老师尚思玮介绍下,记者采访了三位经常积极参加活动并且育儿有方的家长,聆听了她们用爱陪伴孩子成长的故事。

□文/图 见习记者 杨 旭

给孩子家庭的温暖

记者采访时,4岁的冯梓虔正在和妈妈武欢一起打扫校园卫生,这也是助教活动的一部分,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武欢今年29岁,是一名商人,平时时间比较自由,就更多地承担起陪伴孩子的任务。“主要是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从小我就培养梓虔养成好的习惯,玩的时候就好好玩,做事的时候就认真做事。晚上的时候我和丈夫也很少玩手机、看电视,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我们一起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一起学习《弟子规》等书籍。其实,他能学到多少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培养他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武欢告诉记者。

当然,学习只是武欢陪伴孩子的一部分,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心,还经常和他一起玩夹豆子的游戏。周一到周五,她每天至少花费半个小时作为“亲子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手工、玩游戏。冯梓虔的爸爸一有时间也会陪孩子玩骑大马、捉迷藏的游戏,增进父子间的感情。

“陪伴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而是要长期坚持下去。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因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幸福的。我认为生长在一个充满温暖的家庭,孩子才能具备更多的家庭责任感。”武欢说。

给孩子成长的自由

在图书馆,3岁的小班男生杨熙喆正和妈妈王乐一起整理书籍。在王乐的带领下,杨熙喆将书籍整理得井井有条,一点没有不耐烦的样子。

“这孩子性格外向,有时候很调皮,还容易出现急躁的情绪。以前玩积木,摆不好就容易发脾气,赌气不玩。”王乐向记者介绍,“每当这时候,我就会上前抱着他抚摸他,给他肢体上的安慰,然后和他一起耐心地将积木摆好。”

王乐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今年30岁。她告诉记者,她小时候一做错事就容易遭到家长毒打,这让她长大后变得很不自信。她不希望这种事发生在孩子身上,所以她总是耐心地和孩子交谈,而不是责怪和管教。

“这并不是溺爱孩子,而是要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我记得老师说过,如果孩子是一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就不要让他像柏树一样成长。家长要做的是供给养料和修剪枝杈,而不是强制改变。比如,他跌倒了,我不会上去抱起他,而是要让他自己站起来。孩子在这种包容和引导的教育方式下,才能够培养出自信和坚强的品格。”王乐说。

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在助教活动中,4岁吴林诺的任务是和妈妈崔燕红一起在超市寻找植物种子。记者见到这对母女时,她们正忙得不亦乐乎。

崔燕红今年32岁,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她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特别重视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比如,她每天穿什么衣服我会让她自己选择,哪怕搭配得难看一点也没关系。她的内衣和袜子也让她自己洗,通常她洗完后我还要再洗一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从心理和行为上慢慢独立。”

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就要容忍孩子犯错的可能,并能让孩子从认识错误中得到成长,这是崔燕红的一贯理念,她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玩玻璃杯很危险,我就允许她玩,等她摔碎了杯子就会明白这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

“孩子以前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总是被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没经历过什么挫折,很不利于意志力和独立能力的培养,性格也很内向。所以,我要给她尝试和犯错的机会,让她自己认识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还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崔燕红说。

渐渐地,性格内向的吴林诺开始变得开朗起来。放学回家后,她会主动和妈妈分享在幼儿园里交到了哪些朋友,做了哪些游戏。这时候崔燕红就会问她:“这个游戏可以教我玩吗?”这样的交流成了母女俩每晚的“固定节目”。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