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老年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7月5日 星期
由普通工人到制鞋工程师
84岁“义务修理工”热心助邻里

李金山向记者介绍他自己制作的木工工具。

在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兢兢业业,由制鞋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工程师,还和同事一起编写出版了皮鞋制作方面的专业书籍,给工人当教材;在业余时间里,他创作了诗歌、快板、小说等文艺作品,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并有一些作品获奖;退休后,闲不住的他又学习了木工,成为邻居们的“义务修理工”……他叫李金山,今年84岁。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于文博

A

由于脑梗后遗症,李金山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说话语速稍慢,口齿不太清晰。提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老人脸上的皱纹像花儿一样绽放,写满自豪。

1951年,李金山进入三五一五工厂,成为一名工人。“那时工厂还处于筹建阶段,我进厂后被派到西安一家制鞋厂,学习制鞋技术以及机器操作,一学就是一年多。待学成后,再回到工厂里教给工人。”李金山说,返回工厂后,他一边在车间摸索着做鞋,一边根据自己的经验编写制鞋教材。他与同事一起编著了两套教材《皮鞋工艺学》和《皮鞋材料学》,至今还被车间里的工人使用着。与此同时,李金山还在《军需科技》《制鞋科技》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由学徒到工人,到技术员,再到制鞋工程师……凭着对工作的热忱,李金山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一步步向前迈进。

除了在工厂里做鞋,李金山也经常给家里人做鞋。“只要他们穿我就做。你看,我脚上的这双凉拖就是我自己做的。”多层的鞋底、深蓝色的皮面、细致的针脚,如果不是老人提醒,记者很难判断出这是手工制作的鞋子。“自己做的鞋子穿着合脚,走路舒服得很。”李金山老人自豪地说,他很少买鞋,棉鞋、皮鞋、凉鞋,全部是自己手工做的。

B

热爱文学,曾发表多篇作品

工作之余,看书和写作是李金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一直喜欢文学,经常进行文学创作。”李金山老人告诉记者,进入工厂后,他把在车间的所见所闻,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创作了不少以基层工人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包括快板、小说、诗歌等。

“我的名字李石头,今年四十已出头,想起从前那年头,苦难日子没个头,吃不上个窝窝头,饿得肉皮包骨头,爹娘死了没靠头,托人送到城里头,学会皮鞋混嘴头,干活时间没钟头……”这是1952年李金山老人被派到西安学习制作皮鞋时创作的快板《皮鞋工人李石头》,读起来朗朗上口,李金山老人也因为这篇作品成为厂里的名人。“工人们下班后就拿着快板在车间说唱,后来这篇作品发表在《工人文艺》上。”李金山老人说。

自己创作的文字变成铅字,极大地激发了李金山的创作热情。小说、诗歌、人物传记、散文……李金山的文学创作涉及的体裁越来越广泛。

在众多作品中,李金山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1960年左右创作的小说《锻炼》。“这个小说讲述了一名干部到车间体验工人生活的故事,最先刊发于《奔流》杂志,之后被收入《河南建国十年文学集》,后来又入选《全国工人短篇小说选》。”

李金山自豪地告诉记者,虽然创作过程辛苦,但这篇作品也为他赚取了丰厚的稿费,“这篇小说的稿费加起来有近60块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比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还高呢。”

C

退休后义务为邻里服务

在李金山老人家中采访时,记者看到他家的很多家具都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客厅的桌子上多了四个轱辘,厨房的餐柜样式十分简洁,阳台上的小柜子明显是拼接产品。李金山老人告诉记者,这些看起来很“奇怪”的家具都出自他的手。原来,退休后,闲不下来的李金山老人学习做木工,并成为左邻右舍的“义务修理工”。

“我以前就喜欢木工,退休以后,有了大把的时间,就想学一学。”李金山老人说,小时候,他经常看木工师傅干活,就边回想边摸索,加之做鞋也是手艺活儿,手上功夫还是有一些的。慢慢地,他摸索出了一些技巧,做起活儿来越来越得心应手,家里他的“作品”渐渐多起来。

李金山老人做木工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从外面捡回来或者别人送的。平时外出的时候,老人看到有可以使用的材料,就会带回家中,把它们用在自己的木工作品中。不仅家具自己制作,就连一些工具也是老人自己制作的。他家阳台上一个柜子内,装着各种各样的工具,锯子、锤子、钳子等,占满一个大抽屉。这些工具中,有一部分就是老人自己制作的。其中一个由木制手把和铁制钻头组成,专门用来在木头上钻眼,这个工具就是老人自己制作的:先用一块木头制作把头,再将一个废弃电钻上的钻头拆下来安装进把头内,就形成了一个新工具。“自己做出来的工具,用着顺手。”李金山老人说。

因为有这项手艺,邻里经常请李金山帮忙修理家具,老人从不推辞。“我这个人闲不住,大家都是邻居,我既然有这个能力,就能帮一点是一点。”李金山老人说,因为知道他这个爱好,邻居们平时家中有废弃不用的东西,也会先问问他有没有用,让他挑选以后再处理。老人说起此事,十分开心。

本版以真诚的视角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与同龄人沟通交流的窗口。或热心公益,或乐于助人,或热爱生活,或身怀绝技,或能歌善舞……若你身边有这样的老人,请联系我们。

另外,你生活中的巧手小制作或生活小窍门,你在养生、健身方面的经验,你创作的文学和书画作品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方展示的天地。

联系电话: 13938039936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