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刘彩霞
沙子、砖块、木板,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在一些居民手里却是防涝的好工具。由于特殊原因,市区一些路段雨后容易积水发生水涝。眼下又到了城市防汛的关键时期,作为常年临街的商铺和居住在一楼的住户,他们是有哪些防涝经验和方法呢?
门前台阶增高
7月23日下午5时,记者来到市区东大街。作为一条老街道,虽然没有以前热闹繁华,但是依旧有不少的市民居住在这里。
走在街道上,明显感觉到临街住户房屋地基和门前台阶都高出街道许多。来到东大街与受降路交叉路口,两三位市民正坐在路边闲聊。对于下雨街道的积水情况,一位市民诉说前几天夜晚的一场雨,由于雨水排不出去,地下污水又涌上街道,不少的市民出门只能淌水行走。
“现在临街的房子许多都已经重新修盖增高地基,大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大雨街道的积水进入屋内。水进屋容易,舀出去可就难啊。”市民程大妈指着交叉口中间比较低的地方回忆说,“以前学校里有操场沙坑时,每到下大雨许多居民都到学校操场挖沙做沙袋来填补房门。除了用沙袋,一些居民还用砖块堵住门口。”
放置沙袋备用
记者随后一路骑行穿过涵洞来到市区八一路东段。在距离涵洞不远的一家诊所里,坐诊的殷医生告诉记者,门前的街道上一下大雨就积水。前几天的一场大雨,积水都已经没过膝盖。
为了防止大雨后街道积水进入屋内,居民们都根据自家情况纷纷使出应对方法。
市民李先生刚用水泥和砖块在临街门口两边,分别砌好二十多厘米高的门槛。为了让家人进出方便,只在中间留个过道口。
“我们把家里不穿的裤子裤腿一缝,装沙做成沙袋。等到下雨路面积水时,就用自制沙袋堵在门口,再用簸箕和盆把水慢慢舀出去。”市民李先生向记者说明自己的方法。
同样在一楼居住了30多年的市民赵守印,已经做好了雨后街道积水进屋的预防工作。
走进赵守印的家中,家里的柜子和床铺的四角都用五六块水泥砖整体架高,就连冰箱等家电也在底部垫了三四层砖块。
“我们早就把房屋门口的水泥门槛砌高一些,现在家里的家具只能用砖块垫高。即便是这样,只要雨连续下大一点,还是会有水淹住家里的家具。”赵守印一边说一边把堆在墙边的沙袋指给记者看。“我们现在就最怕下雨,我们这几家的沙袋都一直备在门口。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但我们也要提前做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