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老年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8月23日 星期

八旬老人热心肠 点滴真情暖人心
在市区3515家属院内,说起梁鸿宾,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对他大加称赞。“老梁啊,不管啥时候找他帮忙,他都可热心了。”在邻居们眼中,梁鸿宾总是与大家相处融洽,助人为乐,得到了邻居们的喜爱和尊敬。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张玲玲

梁鸿宾(右一)正在和邻居们交流。

帮助邻里 老梁成小区名人

尽管今年已经84岁了,但梁鸿宾身体很硬朗,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声音洪亮。乐于助人以及开朗的性格让梁鸿宾在小区成为名人。周边邻居中,但凡有需要帮忙的,他都会乐此不疲地伸出援手。

今年80多岁的刘超凡是梁鸿宾的邻居,平时儿女不在身边,独自一人居住。2015年,刘超凡骑车出外锻炼,不小心摔倒在路边,经过医生检查,他伤到了骨头,脚部需要打上石膏。打完石膏以后,刘超凡老人只能躺或坐在床上,根本无法下床行动。老人平时独自居住,身边无人照顾,日常生活出现了困境。梁鸿宾知道这件事以后,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刘超凡的责任,每天做好饭送到刘超凡的床前。不仅如此,他还每天为刘超凡倒尿罐,清洗尿罐,一直到刘超凡恢复健康,生活可以自理为止。

“这件事情,我们这些邻居都知道。老梁的这种行为,我们都挺感动的。”李金山和梁鸿宾住在同一个家属院,听说记者采访梁鸿宾,他主动向记者讲起了这件事。

魏德石是梁鸿宾楼下的邻居,他和老梁之间也发生过许多故事。两三年前,魏德石的老伴因病住院,魏德石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行动不便。孩子们忙着照顾生病的母亲,就嘱咐他自己好好在家休养。魏德石一个人在家,十分担心老伴,但自己行动不便,又怕给孩子们添麻烦。知道了他的烦恼以后,梁鸿宾二话不说,推出自己的三轮车,骑车将魏德石送到了医院。魏德石在病房见到了老伴,两位老人都十分开心。从医院出来,梁鸿宾又骑着三轮车,带着魏德石回家。从家属院到医院,一来一回,梁鸿宾出了满身大汗,但他挺开心的。

“都是老邻居,我们认识几十年了,这点小事儿算个啥。”梁鸿宾说,自己的身体还硬实,对于别人的事情,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感觉很快乐。

不舍老梁 老邻居不愿搬家

梁鸿宾告诉记者,他1932年出生于舞阳县文峰乡一个贫苦家庭。“己不正则不能正人。”对于这句话,老人铭记于心。“小时候,尽管家里穷,但父母很注重对我们的教育。那时候吃不饱饭,父母一直教育我们‘饿死不当贼,讨饭不丢人’,父母也都严于律行。”梁鸿宾说,尽管日子过得不富裕,但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并且把“已不正则不能正人”当成家风教育孩子们。“如今,我经常跟孩子们讲,遇到再大的难处,想办法,不道德的、违法的事情坚决不能做;教育孙辈们要堂堂正正做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们来我这儿吃饭时,我就要求他们把碗里的饭吃干净,洒在桌子上的饭也不能浪费。”梁鸿宾说。

梁鸿宾严格做人的准则为他赢得了小区邻里的尊重,他也为此结交了很多好友,其中一位邻居也是他的好友叫魏泽善,共同的读报爱好让他们很是投缘。

“我们两个每天在一起无话不谈,有事情了互相帮忙。为了多读报纸,我们就分开来订了两份不同的报纸,平时我看你的,你看我的,互相传阅。”梁鸿宾笑着说。

几年前,魏泽善的儿子在召陵区买了新房,接他和老伴一起居住。搬过去还不到半年,魏泽善又搬了回来,重新和梁鸿宾做起了邻居。“搬回来啥也不图,就图和老梁做个邻居,有他这么一个好邻居,每天说说话,乐和乐和,比啥都强。”魏泽善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个好邻居,天天都有好心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梁鸿宾目前一个人独自居住。“儿子多次说让我搬过去,我不愿意,我能照顾好自己,更主要的是我这些老邻居,我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老朋友了,感情很深,我舍不得。” 梁鸿宾说。

本版以真诚的视角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与同龄人沟通交流的窗口。老人之间、邻里之间的温情故事,老夫妻患难与共的亲情爱情,或心灵手巧、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若你身边有这样的线索,请联系我们。联系电话: 13938039936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