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法政
如今,我已到耄耋之年。岁数大了就爱怀旧,闲暇时我总是回首往事,那些过去的岁月在心中不停奔流喧响。
1964年,我离开家乡走进军营时,还未满16岁。在军营学习、成长,15年的军旅生涯,不仅是我生命中的一段履历、一种磨炼,更像一道烙印,永远留在我的灵魂深处,直接影响着我后来的工作、生活。
我在1978年9月的大裁军中转业。离开部队时,心中百味杂陈。兵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填写去向和工作选择上,我只写了服从分配,在和战友依依不舍中等待通知。我的档案转到家乡,被分配到县委组织部工作。我怀着平静的心情走进县委机关大院,开始了我人生新的旅程。
从县委组织部到地委,后来又调到市委,30年都在从事干部管理工作,经常与人打交道,通宵达旦地加班加点,讲究谈话艺术和交往方式,是组织工作的生动写照。工作中,我常常会想起军营的艰苦岁月,顶着烈日训练,冒着严寒随飞机上天,一夜行军200里全副武装越野……严密的纪律、严格的要求,淬炼出军人的坚毅顽强和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每当办理一桩人事升迁调动,我总是听到耳边又响起嘹亮的军号声。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我都坚持认真审核,一点也不马虎。记得刚到漯河时,有一个单位急需提拔一个负责人,我在考察中发现一些问题,一时难以弄清楚,在提交市委研究时,我就是不签字,一位领导大发雷霆,硬要提交市委通过任职。我得知后,坚持自己的意见。半年以后这位领导东窗事发被免职。
如果有人问,军人最看重的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忠诚和声誉!军人的声誉重于生命,对祖国对党的忠诚高于一切。声誉是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创造出来的,只要目标一致,行动统一,心就不会退缩。工作中总会碰到人情,既不能无情,又不能只顾人情,这就需要心里有个底线,需要忠诚。虽然现在我再不用像军人那样去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但军人的忠诚情怀始终督促着我工作一丝不苟,办事认真求精。如果说军人的忠诚是一幅壮丽的画,那么组织人事工作者的忠诚就是一首无言的诗。
一段军旅,天长地久;一日为兵,终生是兵。我虽脱下了军装回到家乡,踏上新征程,但始终没有忘记军人身份,几十年的风雨沧桑,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住我前进的步伐,没有什么能够压垮我厚实的肩膀。军旅生涯,在我的一生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