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8月25日 星期

城中村悄然变美 村民幸福感提升

柳庄
董庄社区
王庄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艳彬

实习生 刘 一

“俺村现在到处收拾得整整齐齐,绿化得可好,像个小花园一样,一点也不比周围那些城市小区差。”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新区王庄村村民李爱梅说。如今,在我市城中村,昔日的露天垃圾堆不见了,旱厕变成了水冲式公厕,脏乱的道路变成了宽阔整洁的水泥地面,垃圾堆变成了休闲小广场……路平、灯明、安全、卫生成为城中村的代名词。

【王庄村】全民参与创卫

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江路新区王庄村现有人口827人,240户。记者在王庄村看到,洁白的墙面上画着墙画,路边竖着“光荣榜”“盖盖行动”等创卫专栏,村民自觉自愿维护村里环境,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美丽靠大家,我们村是全民创卫。”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社居委主任孙玉枝告诉记者,“王庄村的大环境能够得到彻底整治,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人人创建’的氛围,有垃圾就捡,有广告就清除,保护环境成为习惯。像村东边商店王德民家的3岁小孙女,地上有个纸就要捡起来。”

“路修得这么好,让我们很舒心。经常看见村干部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放到垃圾桶里,他们都这样做了,我们更应该去做。我每天早上五点就出来了,看见哪脏就扫哪,以前到处都是垃圾坑,蚊蝇很多,用药杀虫,落在地上的虫子可以扫一麻袋。现在你看看,根本找不到苍蝇、蚊子了,住着多幸福啊!”77岁的义务保洁员杨玉粉说起村里面的变化很开心。

义务清洁员闫战华提起义务劳动对自身的好处,十分激动:“我从2013年就下岗了,身体一直不好,现在参加义务劳动活动,经常走在街上看看有没有垃圾,有垃圾就捡起来,垃圾箱脏了我就擦擦,身体变好了,现在不用吃药也不爱感冒了,生活在这环境中很是舒心!”

【董庄社区】 道路净 路灯亮

记者来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董庄社区发现,干净整洁的街道、停放整齐的车辆、崭新的果皮箱……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董庄现有278户,1305人,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以前只要提起董庄,大家都直摇头。”董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居委主任赵社论无奈地说,“后来我们筹资60多万元,高标准硬化道路1600多米,新装路灯76盏,道路两边栽植绿化树木;投资10万元对辖区街道2.5米以下的墙面全部罩白,添置10个不锈钢垃圾箱,为每名环卫工配备三轮车等环卫工具和服装,改变了社区的基础面貌。摄像头也全覆盖了,社区住着更安全放心了。”

村民郭爱琴说:“我今年63岁了,在这住30多年了。以前路上都是泥,那都没法走,小巷里都是村民们种的菜,路两边杂草丛生,苍蝇、蚊子、老鼠都多。现在道路硬化,出行很方便,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住着更幸福了。”

赵槐珍在董庄社区开了一家小超市,提起如今的变化,很是感慨:”以前我们店门口都是黄土地,地上很多杂草,旁边栽的都是小树,树挡着根本看不到我的店。以前也没门头,墙上都很脏,现在门牌得到了统一规划,墙面也重新粉刷了一遍,店门口的路也得到了硬化,现在生意比以前好太多了!”

【柳庄村】 旱厕彻底消失

“以前这里每家每户没有单独的厕所,都是使用旱厕。旱厕满了就容易溢出来,粪水四处流,又脏又臭,蚊蝇乱飞,村民怨声载道。道路也坑坑洼洼,老年人经常摔倒,治安也较差,柳庄村的整体环境非常糟糕。”召陵区翟庄街道柳庄村村民于新全说。如今,记者来到柳庄村,道路宽敞整洁,新建的水冲式厕所干净整洁,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解决了村民如厕难的问题。

柳庄村支部书记柳红涛说:“我们柳庄村有1600多人,占地面积九万多平方,排水沟修了七千多米,新建水冲式厕所10座。共拆除旱厕86座,改旱厕一座,现在旱厕彻底消失了。我们还用党员积分制来调动党员积极性,效果很好。“

在柳庄村住了60多年的于国顺提起村里旱厕的变化直竖大拇指:“以前我们村的旱厕里根本没办法进,蚊子蝇子乱飞,卫生纸也乱扔,那真是又脏又臭。现在旱厕全改了,变成冲水式的了,干干净净,我感觉比有的人家里的灶火都干净!“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