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9月23日 星期

尊重历史就不会“自毁长城”


□庞 岚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在修缮后被“抹平”,完全看不出长城的样子,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对记者称,他们是在用白灰“对长城进行修葺”,该修缮项目每一步都经过审批,“合理合法”。(9月22日《法制晚报》)

被“抹平”的辽宁小河口长城地处深山老林,曾以其历史的沧桑感著名,被摄影爱好者们称为“最美野长城”。如今抹完白灰,它已经完全看不出长城的样子,让看客傻傻分不清哪里是城墙顶面、哪里是垛口、哪里是垛墙。看着那面目全非、水泥路一样的长城,难怪会有那么多人在网上直呼“痛心”。

不仅是网友,长城专家也说看到此情此景“很心痛”,同时专家也解释了一下:长城该如何修缮,至今仍没有统一标准。这话虽然有道理,但仍然不能成为这次“自毁长城”的借口。

据报道,辽宁省文物局局长也承认:用这样的方式修完之后看起来并不理想,确实修得不好看。这话实事求是,不过我们纳闷的是:现在我们装修居室都会在动工之前先做一个效果图,修缮长城这么重要的事情难道没有做?如果做了,这种工程的效果图难道会“好看”?

修缮文物不是小朋友用铅笔在白纸上画画,画错了绝非擦掉重来那么简单。虽说修长城没有具体细致的标准,但是修缮文物古迹要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却是早就存在的要求。而这次“抹平”长城,显然与这两条原则不符。

不仅是长城,现在大拆大建、面目全非的古迹修缮方式几乎成了“流行病”。八月底,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一批督办案件,其中一个就是河南商城“拆旧仿古”,把好端端的一条清末商业老街整体拆除,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商业街”。再比如,此前曾有报道说福建南靖靖城的城隍庙“修旧如新”,新城隍庙很漂亮,而古旧碑刻则散落一地,弃之荒野。

拆旧仿古、最大干预的“修缮”方式之所以流行起来,一个是因为“简单粗暴”的做法省事省心,比细心设计、精心施工的难度小得多,另一个或许是因为一种“洁癖”——某些人身处断壁残垣、苔痕处处不会感受到历史沧桑之美,不会产生怀古之幽情,而只会看到破败、凋敝,只想将其变得光鲜簇新。

在世界范围内,修旧如旧的古迹保护方式非常常见。就以举世闻名的古迹吴哥窟为例,置身其中,人们感受到的是它那种震撼世界的沧桑之美,如果它被抹了白灰、加了钢筋水泥“修葺”一番,价值必定大打折扣。同理,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不是通过“新”来表现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文明古国,更需要多保存一些“原生态”的断壁残垣、历史遗迹。

显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修葺长城的具体标准,更需要一种尊重历史、爱护文物的态度,需要一种深思慎行的行为方式。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