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阁
今年10月25号,农历九月廿五,是我爷爷刘文杰的百岁大寿之日。我家五世同堂,一大家子几十口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给爷爷祝寿。子孙承欢膝下,那天,爷爷脸上始终挂着开心的笑。
我的爷爷出生于1916年农历九月廿五,居住在舞阳县马村乡慕庄大队的一个小村庄里。这个小村庄被一条名叫九龙河的河流所环抱。多年来,这条河流一直绕村静静流淌,清凉的河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1975年,一场洪水滚滚来袭,冲开石漫滩水库。无情的洪水淹没了无数人的家园。当洪水袭至这条河流时,我爷爷带领全体村民,用袋子装上土,把河堤垒砌成一堵墙。泛滥的洪水顺河而下,家园保住了。
我的爷爷一生没有走出这个小村庄,虽然儿子孙子们长大后,有的在大城市定居,可爷爷一生过惯了清贫的日子,不愿到大城市生活。他老人家总是说:“这个村庄是我的命脉,这里的土壤长着我的粮食,这个村里的每位村民都与我血脉相连啊!”
爷爷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大家族里,太祖爷是教书先生。爷爷在兄弟六个中排行老四,村民都尊称我爷爷“四爷”。爷爷满腹经纶,上懂天文,下晓地理,方圆几个村子,无论谁家娶媳嫁女,都请我爷爷推算生辰八字,选择吉日良辰,爷爷从来不收取分文。爷爷年轻时,曾在工作组当过干部,包一个一千多口人的村庄,他白天带领群众田间劳作,晚上召集村干部查看村情。只要村里谁家有困难,爷爷就会在分粮食时特别照顾他们。那时农村吃大锅饭,劳累一天的村民收工后聚在大队部排队打饭。一次,当一位叫清秀的小脚女人端着饭碗打饭时,队长发话了,说清秀是地主婆,不能吃饭。曾经受过剥削的贫下中农们一齐起哄:“不能给地主婆盛饭,打倒地主,打倒富农后代!”在大家闹哄哄不可收场时,我爷爷站了起来。他面带微笑,声音平和而果断地说:“乡亲们!大家静一静。我问你们,地主婆和我们不一样吗?她虽然是地主出身,可她和我们一样在田间劳动呀!无论是地主或者贫民,只要是人就得吃饭。”爷爷说完,镇定地拿过小脚女人的碗,给她盛了一碗饭。大家你看我,我瞧你,哑口无言。这就是我的爷爷,无论在工作上或者在家里,他做事为人向来以理明人、以情晓理。
我爷爷一生养育了七个儿女,五男二女。他对待五个儿媳一视同仁,不偏不倚。那时虽然家境贫寒,但爷爷奶奶勤俭持家,以理服人,五个儿媳从来没和奶奶红过脸。即是有小矛盾,只要我爷爷站出来,家事就会平息。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我家在爷爷的管理下,不但儿媳们孝顺,下一辈的孙男孙女们也很懂得事理。爷爷虽然没有高官厚禄,可他老人家一生平平安安;他的子女虽然都是平凡人,但都很有教养、明事理。八个孙子中,虽然没有考上北大清华,但也有以高分被省城名校录取的。他们有做教师的,有农民、医生、商人等。在各自的人生之路上,他们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并努力快乐地生活、工作着。
爷爷年轻时,喜欢练毛笔字。从前逢年过节,村民买来红纸,排队让爷爷给他们写春联。在我上小学时,就喜欢读爷爷写的春联。有些含义不明白,字又不认识,就求爷爷给我讲解。在爷爷写的一百多副对联中,有一副对联一直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家门有马非为贵,寒舍读书非为贫。”我结婚后有了儿女,又把这副对联的内容讲给他们听,让子女们不要攀比财富,要好好读书,学会做人。这些年,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过年不再用红纸写春联,到集市买镶金边的、带大红灯笼的等各种各样的春联。可是,伯伯叔叔几家依然挂着爷爷写的春联。爷爷年龄大了,虽然字体没有以前那么苍劲有力,但透着一股淡淡的墨香。那种墨香,一直浸润着我的心田。
在爷爷百岁大寿之日,八个孙子为了孝敬一生清贫的爷爷,特地为他老人家请了一台大戏祝贺。爷爷身上披着红斗篷,在儿女孙辈的簇拥下,乐呵呵地坐在台下看戏,脸上笑开了花。
爷爷虽然没给儿孙们物质财富,但他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快乐地长大。祝爷爷身体健康,一天一天开心地与我们相伴在人生路上!
爷爷过百岁生日时,全家几十口人一起为他祝寿,五代同堂,拍下了这张全家福。图中身上盖着红斗篷的为爷爷。(图片由作者提供)